诗词欣赏

发布者:汪三福     所属单位:谷城县谷伯中学     发布时间:2016-10-30    浏览数:0

1)观沧海  曹操【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碣石山。一个“观”字统领全诗。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是写实景。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⑤“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点出闻讯的时节是暮春,“杨花”给人以漂忽无定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二者合起来便有了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2
、第二句点题。“闻道龙标”也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3
、诗的后两句最为人称道。诗人想象奇特,诗人和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他倾诉自己的关怀,但明月当空,千里可共,于是自然想到让明月把他的愁心带到夜郎去。这是将明月人格化,把他看成友好的使者,他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这项使命。

(3)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这首诗是写乡愁的,表现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诗题中的“次”是停宿的意思。

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两句诗意是,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表现了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尾联诗人想到要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思念的思想感情。

(4)天净沙·秋思  马志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①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飘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这篇作品是“乡愁”的代表作,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②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

③“断肠人在天涯”,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写出了游子的浓重的乡愁。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