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员成果展示

发布者:组长     发布时间:2016-10-08    浏览数:0

细节描写

一、导入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回,几个重量级的任务悉数到场,没有多少笔墨,曹雪芹却将个中人物的性格通过最简单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善用细节描写,从小处着手,也是《红楼梦》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大家看以下,宝玉挨打后,雪芹先生对宝黛探病这一细节的不同描写。

     宝钗探病,“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小小的一丸药,可以放在盒子里揣着,可以放在袖口袋儿里,也可以随手拿着。但宝钗却是托着进来的,大家可以想想,宝钗为什么要这样来探病?(宝钗作为大家闺秀,谨守封建礼教,探病要做的光明正大,同时也要让其他人看到,她和宝玉不是私情,她的关心是一种礼仪。)

     黛玉探病,是乘着宝玉睡着的时候,四下无人时,无声哭泣,因而是真的关心宝玉。但是,一听到王熙凤来了,连忙起身要从后院走。为什么黛玉探病又是这番情景?(黛玉与宝玉之间的感情,是封建礼教无法容忍的自由恋爱,因而不被允许,不能被其他人知道,任何关心都只能是私下的,偷偷的。)

当然,宝玉对待两人探病的不同态度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细节,这就留给大家课后思考吧。

二、细节描写的方法

细节描写就是如此重要,看了大家的周记,也结合我自己的高考经验,写好细节,对于作文在高考中脱颖而出非常重要。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接下来,我就试用大家在周记中的细节描写来了解细节描写的方法。

(一)、慧眼独具——找准典型

一篇文章的细微之处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对这些细微之处进行筛选。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对表达文章中心最有帮助的材料。

下面请宋杭同学读一下自己的文章吧

宋杭同学的《二婚》,全文主要是表达对叔叔二婚的祝福。而叔叔第一段婚姻的不幸就是作为一个反面例子,反衬叔叔新婚的幸福甜蜜。有了这样强烈的对比,后面的幸福二婚就跟显得弥足珍贵了。假设,宋杭同学只用一句话“叔叔离婚,孩子跟了妈妈”,而没有这段精彩的细节描写,最终的幸福就略显平淡。就像戏剧中一样,矛盾冲突更能突出中心。在这里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标题还是值得商榷的,标题就是文章的门面。

(二)、深挖细掘——细致描摹

1、锤炼词语:通过对一些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辨析和筛选,精心锤炼词语可以对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准确生动的修饰和限制,同时以少胜多,一字传神。请余光明同学读一下自己的文章吧。

闪耀、笼罩、吞噬、搏斗、摇着、踩着这些动词,薄薄的、朦朦胧胧、浓浓的、不可一世地、殊死地、黑黪黪的、奄奄一息这些形容词,都用地非常贴切。不仅营造了城市魅惑的场景,更将黑暗与光明的缠斗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非常传神。一百来字,如果仅用“黑夜中的城市”来些,明显没有余光明同学笔下逼真的情景。

2、巧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变平淡质朴为文采斐然。

其实只是下雨了,但是将细雨比喻成银线,读者脑海里就更容易浮现,淅沥的雨丝的场景,有颜色“银色”,有动感,更有后面由实入虚到“五彩斑斓的梦。”这绝不是“下雨了”三字能表达的。

暂且不谈意识流的写法颇有创意。这里将污点、灰尘拟人化。由其实污点在墙上奔跑,特别传神。而最后的升华“是一种对生命的追求,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则是画龙点睛之笔。我们不仅要有细致的描写,有栩栩如生的场景,更要有理论意义上的提高。真正的美文,更多地在它的意韵上。我们常常会喜欢一句很简单的话,不是因为它有多美,而是它本身的力量。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是一个美丽的梦境。但若是说“我做了一个梦,一个关于月夜下的山川景物的梦”,则完全没有力度。这只是陈述,但是用“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像泼墨画”等比喻和“枕藉、依偎、安详、拥抱”等拟人手法,一副夜幕下的泼墨画就真的浮现在了我们眼前。

3、突出特征:要抓住所描写的人、景、物的最突出的特征,写出他们所不同于其他人、景、物的独特之处。

大热天有什么特征?出汗就是最突出的特征。额头、鼻尖上的汗珠早已密密地堆满,身上发出难闻的汗味......”,不用重复地说有多热,这一特征已经显眼地摆在我们面前。真热!

《葬礼》中,妈妈有多悲伤,有多疲倦,用这样一副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倒在沙发上、苍黄的脸、明显的泪痕都是特征,抓住了特征,就能把真实的情境呈现出来,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一样。

4、运用五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借助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各个方面的描写,用入微的感觉(味、听、嗅、触、视),细腻描摹,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味、质感等要素。

我唯一一次进男生宿舍,也是高考完的第一天去看他们收拾东西,不过除了乱,倒是没有这么生动的感受。嗅觉、视觉被充分运用。就好像我也站在男生宿舍门口,看到,闻到了这一切。看到这些,男生们会心一笑,女生觉得惊讶好笑,因为这样的细节描写真实贴切,仿佛你真的能感受到。

(三)、余韵袅袅——用心感悟

抓住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身临其境般的细致描写,将细节生动具体的再现出来,就会让读者感同身受,深受感染。一篇成功地记叙文,还需要有抒情、议论来揭示文章主题,所以,还需要在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入一点抒情、议论的句子。

应该说,他的细节描写,语言很平淡,不算华美,但是作为一个资深的记者,他写道:“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啊!”简简单单地几句话,我们了解他的意思,也能会心一笑。简单的语言,并不单薄,所以传神。我改了大家的周记后发现:大家的文笔很好,事例也很充分,但是缺少在适当位置上理论的升华。我们讲一个故事,是为了讲一个道理。一个故事让你记忆深刻,绝对有它能触动你心灵的地方。同时,这个理论的升华,如果是共性上的,也就是说不是你的个人情感,而上升的人类普遍的感悟,就更能引起共鸣。直白一点,你的感情波折,也只有朋友亲人会关心,只有这种普遍的感悟才能引起共鸣。例如,我说“我好想一个朋友”,没有什么体会。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却能流传至今,因为这是能引起共鸣的。

也许你会反驳,有些道理要靠自己体会,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我只能说,在高考阅卷的时候,阅卷老师没有那个美国时间来细细品味。我说的很直接,但确实如此,你们应该也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你要是看不懂,不知道它要说什么,你还会继续看吗?高考阅卷老师只有一分钟时间来看你的试卷,一分钟,等他意会的时候,或许你的成绩都出来了。

三、细节描写的技巧

1、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现在结合刚刚我讲的几个方法,大家把这句话扩张到一百字左右。

我给大家看一个运用“细化动作、延长过程”的方法扩张好的

    部分同学的文章就和第一段差不多吧,大家都抓住了可以体现中心的关键点,但是缺乏细腻的细节描写。第二段只是抓住了“看着我”这个动作,把动作细化,把看的过程延长,增强了这一情节的画面感。大家明显地感到后文更有感染力。

2、  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大家点评一下第二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比第一段有哪些地方更好?

    其实,放上这篇文章我心里面还是有点忐忑的。大家觉得怎么样?那就好。这是我正在写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细节,是对《太平广记》中一个小故事的改编。初写时,我心里面构思的就是第一段的画面,但为了增加画面感,和使望子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才做了修改。就想房屋设计一样,一开始只有框架,而修辞就是装修,房胚是绝对没有粉刷专修后的房屋来的充实美观。

3、  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其实,这也是想象力的训练。看到的不再是实实在在的习惯性动作,而是动作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通过形象力,把一个简单的动作写得丰满和翔实。在我看来,十六七岁的你们,是思维最活跃的年纪。就像这里,你们应该经常会看到老师的某个小习惯,或者倚门思考,或者低头沉思。也会看到同学偶尔无神发呆,或者一个人散步。将想象力融入其中,由实入虚,想到更远更宽阔的层次。

其实高考作文有时候就是看你的角度和层次。同样的话题,如“旧书”,如果单单写旧书,则很难出彩。但是若以“旧书”如题,回忆与旧书相关的事或物,写一篇回忆性散文,就非常容易的。通过写旧书写童年的回忆,写父辈祖辈与旧书相关的故事。从故事中获得感悟,最后将情感深化。

当然还可以继续深化,当我们思考与自己相关的故事时,可不可以思考的更远,旧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回忆,它可以有更多的意义。作为历史的存在,作为某一巨变的见证,抑或作为人类文明的鉴证。

再开放一点去想象,蜡烛不一定表示奉献,天空不时任何时候都是蔚蓝如水,也不是所有的夜都是寂静孤单。旧书也不一定必须是一本书,我们可不可以把它虚化,让它仅仅作为一个象征,一个标志,一个并非实物的存在。它可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它可以是一个口耳相传的故事......

四、写作训练   结合所学知识,男女生分别用一百字左右描写粗汉和淑女吃饭的细节。大家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五分钟之后我想请几个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成果。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