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交流,做学生的朋友

发布者:许婧珺     发布时间:2016-10-24     浏览数:0

      心理学家说过:人有一种暗示心理,大家说他行,他本人也觉得行,因而样样争先;大家说他不行,他也就觉得自己差劲,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反正不行。因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从不对学生说:“你真笨,你真差劲”诸如此类的话。我总想方设法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各种方法激励他们,唤起他们的自信。我认为,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一颗心,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体验快乐。
       一、善于反思,与学生平等。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其实我在做班主任时内心经常会受到学生的挑战,曾经有失去自控的时候,,也有过发火发怒,变得暴躁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这样做不仅对工作有损无益,有损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而且还会加深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和代沟。我陷入了沉思中,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对待个别行为偏差生,更是好用贯有的思维定势来判断和处理问题。例如,有一次发生在周罗松同学身上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一天中午休息时间,,周罗松与一位同学发生冲突,得知消息,我迅速赶到教室,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周罗松:你平时学习不认真,上课说小话,现在发展到打架。他还想争辩什么,我很武断地打断他说:“还要狡辩?你总是班级的麻烦制造者,先到办公室再说”。后来,从与周罗松的谈话中和其他同学处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那一位同学乱垃圾,没有扔进垃圾箱,周罗松让他捡起,那位同学却说周罗松多管闲事,并辱骂周罗松,才有后面的冲突。我的心里受到很大的震动,这事确实不是周罗松引起的,那位同学应该负主要责任,周罗松是在维护班级的纪律(班级规定扔垃圾,必须在下课时间扔进垃圾箱),那我呢?我陷入了沉思,最后我决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向周罗松同学道歉,并且表扬了他。同学们的掌声让我感动,他们帮我反思,促我进步。作为教师应该做一个有错就改的快乐思想者,从学生中感悟自己的得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心去发现他们特别是行为偏差学生的点滴进步,抓住有效的教育机会,教育他们不断进步。自己遇事也要冷静,善于反思,善于自我批评。教师与学生,本来就该是平等的啊!
       二、蹲下来,走进学生心里。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对每个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郝同辉同学成绩不错,就是性格太内向,不爱说话,与同学交流少,在班里显得很孤单;在老师面前也是有上句没下句的,我几次都想主动找他解决问题,但一直都没有遇到好的机会。一次,轮到我们班的同学给操场上的小树浇水时,我首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分组轮流抬水,两人抬一桶。可轮到郝同辉时,由于他是一个人拎着一桶水,再加上操场地面湿滑不平,一个趔趄水洒出来了,还差点摔倒,结果气得他把水桶一仍扬长而去,学生告诉我后,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怎么会这样呢?我意识到他不仅性格内向,而且偏激,容易出现更为严重的事情,再联想到媒体介绍的一些案例,感到有些害怕。我赶紧把他找到办公室,让他坐下,慢慢说出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讲得我嘴巴都快干了,但他仍然无动于衷的样子。后来,我多次找他交流,从他的一点微小的进步谈起,设法走进他的内心。终于有一天,他对我说,老师,我就是有时候很拘谨,不喜欢和同学说话。但心里也想和他们成为朋友的。听到这里,我立刻高兴地说:“好啊!同学们都期待着和你成为朋友呢!老师也相信你会很快拥有自己的朋友。老师也希望和你做朋友……”最后,他终于表态说:“我以后会多和同学交流的,遇事也会冷静的”。但我仍不放心,以后再出现偏激的事怎么办呢?一定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他的问题。我除了注意观察他,抽空和他谈心外,还让班级几个比较开朗的同学成立帮教小组,带他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果他遇到难事,帮教小组的同学会帮他出谋划策,帮他解决问题。渐渐地他变得乐意和班级同学交往了,有事也愿意和我交流了,人也变得乐观了许多。在一次家长会上,他的母亲提到他的变化时,对我表示非常感谢。一天,我在办公桌上发现他的一张留条,上面写到:“谢谢您,我的老师!”看完后,我欣慰地笑了。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 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班级工作千头万绪,但班主任老师只要付出真情,定能换取真心。教育学生,就要蹲下来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多一点关爱与倾听,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就能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就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喜悦。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