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10-24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要求

提交者:黄志松     所属单位:建始县花坪镇大石板小学     提交时间:2016-10-19    浏览数:1     

基于“主动。有效”课堂教学背景下,信息化技术整合运用的几个教学案例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进程中的不断深入,信息化之于教学创新、教学效果等诸多反思,也显得应时而生。笔者结合教学课堂,立足教学案例,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出发,依据师生教学互动双方的心理需求,对信息化(主要指信息技术层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及反思,作以浅谈。以期从理论、实践双方面,进行经验自省与积累。

一、信息化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几个维度

(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定义及几个特性

1、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定义:

   信息化作为一种对信息效用行为的界定,应有诸学科下的不同理解。因此定义也相当宽泛,现就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角度,对信息化作出狭义层面的界定。狭义地看,能够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解释不同载体(以文本载体为主)的内容,师生双方经此能产生有效的心理共鸣,从而将教学过程进行直观外显化,以达到教学科学规律得以阐释、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知识传授得以优化、学习方法得以创新等教育教学的目的,服务于此的诸多信息技术手段、方法过程、资源媒体都可以是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内涵。

2、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几个特性:

(1)信息化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始终是辅助手段,不能因为技术水平、专业术语等专业要求过深而成为我们推进信息化教学整合的阻碍。比如,我们常用的Office软件,多媒体资源,白板教学技术等等,都能满足我们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推进的需要。

(2)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日常情境创设:毋庸讳言,运用信息化技术,其目的就是化抽象为直观,提供有效的情境,简化文本过程,提高课堂过程实效。因此,贴近我们教学双方主体心理,即师生教学心理,是我们运用教学技术以创设教学情境时所必须遵守的前提。比如,创设贴合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引入新课探究,在情境创设中引出问题,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多媒体的直观呈现等等,不仅是常见可想象的,而且是动态、直观,有趣味的。

(3)信息化技术运用目的的单一性:小学数学课堂,其知识教学过程比较简单。从知识角度看,对信息化技术运用的要求指向性比较单一。比如,有效情境创设的激趣性,多媒体技术运用以调动感官感受,动态图像呈现知识产生的过程等等。因此,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目的较为单一。

(二)、基于小学数学“主动。有效”课堂教学而取用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层面之案例若干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堂的引入,新课探究的引导,往往为人所疏忽。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多端,有人以为数学宜于开门见山,以单刀直入为常见,以为情境创设之有效否与“双基”教学目标达成几乎无干。又,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课堂的新课引入,也确实存在着“借鸡生蛋”,又恐“画蛇添足”,所以,多数老师也就有意无意地荒芜了情境的创设。

    事实上,从学生认知心理需求看,学生对于新知的认知、理解、运用等过程,都需要一定的发生源以启迪、以引导的。而这个发生源,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大的源动力。无数课堂的实践证明了,在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下,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很足,主动之下的课堂,当然高效也就有保证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学生喜爱有生活情境的、充满智慧的、有创新性的教学情境引入,不仅兴趣得以增强,而且更能不知不觉中,情境引出有效问题,自觉问题指向自愿的新课探究。而这就是“情景教学”、“问题教学”的应有之义。

    四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数学广场——用网格来估测》,我和学生是在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下引入新课探究的: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伴随着音乐声,播放光头强砍木头,呈现《熊出没》短片片段。)谁能最快知道光头强砍了多少木头?(木头堆在空地上)

      师:停顿画面(两层,每层5到6根)

      生:抢答

      师:观察仔细,数的很快。我们再看!(又播放视频)

      ……

      师:谁能知道光头强砍了几根木头?(大约4层,每一层根数不同,呈不规则排列)

      生:(停顿了许久)

      生1:我知道,是34根;

      生2:是36根;

      生3:是30根

      ……

      这个情境引入,是结合了学生对于动画片情有独钟、喜爱卡通人物形象、很追求时髦的那种生活经验与成长心理而创设的。学生不仅踊跃参与发言思考,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在贴合课堂教学主题,吻合教学疑问,利于新课探究深入中,有了更多的自觉自愿努力。

类似的教学情境创设,就是借助了信息化教学技术,以追求主动有效的教学课堂,老师们也是常加运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化抽象为直观,展示动态的生成过程。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学科性特征所必然要求的那种逻辑抽象过程。而对于小学生而言,逻辑抽象的能力、兴趣都远不是那么的强,甚至还很差,这是由于他们的心理成长规律、社会经验、知识修养等不足所必自的自我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在主动有效课堂的追求下,要善于化抽象为直观,展示动态的知识生成过程,以某种感性的形象,刺激学生的认知阈限,达到感性经验的积累。而这样的要求,对于信息化教学技术而言,是正好恰切的。换句话说,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仅能服务于文本静态向多媒体动态的转换,同时也能带动学生的感官,使得他们主动积极去投入到课堂知识生成的过程中。

    比如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的面积》一课,我设计兄弟二人因土地之争而引发的矛盾冲突。

      王大:我分到的菜园子比你的小,我不服(王大分到的是长为6米,宽为4米的长方形菜地)

      王二:你的菜园比我的大,占便宜的是你!(王二分到的是邻边长分别为6米、4米的平行四边形菜地)

      父亲:别争了,菜园的边界都量好了,一样大啊……

      学生争论,说理由……

      为证明,我设计了动画课件,以格子图形式,通过数格子的多少,来比较两者的面积。

      师:这里有一张网格,你有办法请他帮忙解决问题吗?

      生1:可以数一数连个图形各占几个格子

      师:好,你来摆一摆,数一数!

      生1:(操作课件)长方形一共占有24个格子

      师:那平行四边形呢?

      生1:(也摆好了格子图,但不知怎样数)

      师:到底几格呢?

      生2:只能数出整格来,

      生3:虽然还没有数出准确的格子数,但一看就知道,平行四边形格子数要比长方形少多了

……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同时也大胆提出了猜想。这样,平行四边形到底几个格子,我们通过课件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我们,好吗?

    (课件演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某一条高,剪切下来,然后再转移、贴合到其他非整格的图形上,重新拼合成一个长方形了)

     师:这样,我们又能较为准确地算出图形的格子数了

     ……

    此外,这节课,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来服务于平行四边形向长方形转化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过程,展示出剪切、拼合等的直观过程,不同的转化过程,平行四边形因高变化而引起的面积变化的演示过程,都因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而收效甚大!

3、将数理逻辑进行形象化,以具体的物象表征数理逻辑。这方面的案例数不甚数。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用手工粉笔进行物象表征,比如线段图的延展,几何图形的切割转化等等。可是,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我们不仅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物象表征数理逻辑的过程,更可以让学生因此而兴趣激增,同时,教学耗时有大大减少。

    如白板技术中,几何图形的绘画,就很方便于几何图形的教学。从绘画、涂改、变形转化,到羽化、退隐、涂色等等,都便于操作,又将原本抽象的过程,进行了具象化。

    又如,立体图形的透视性,也可以因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而变得真实可见了,而不再只是停留在人们的抽象空间中。五年级的求组合体体积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这个组合体,它的体积是多少?你想怎么求?

       生:讨论交流(因之前的平面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而迁移)

       生1:可以先将这个组合体进行转化

       师:为什么要转化?你想怎么转化?

      生1:因为我们只学过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求法,所以必须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好,那你来操作一下,怎样转化

      生1:操作课件(边说边操作:从这里横着切,分成上下两个小长方体,再求他们的体积之和)

      师:很好,这切割转化过程,真是一目了然啊!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生2:有,我想竖着切

      师:好,你来操作一下

      生2:操作课件(边说边操作:可以这样纵切,一切就变成了左右两个小长方体,再求他们的体积之和)

      师:不错,借助这种高科技手段,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到组合体被切割转化的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

      接着,师演示将同一个组合体倒转后,所看到的立体图,求它的体积

       生:倒转、平移后,组合体体积不变

       ……

     这案例告诉我们,许多的数理逻辑,单靠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若我们能借助某些具象,来外观显现,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来呈现这些内蕴着教学智慧、数理逻辑的图形具象,不是主动高效的课堂追求吗?

二、信息化教学技术推进主动有效课堂的若干经验

(一)创设情境,要有意地创,创新地创,更要服务于课堂教学而认为地设计。当然,课堂来源于生活,知识是以生活问题为素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尤其如此。然而,学科教学决然不同与一般化的生活现象问题,而是带有学科规律性、逻辑性、规范性等科学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取用生活素材,又要高于生活素材。我们要善于“无中生有”,“一切皆有可能”地创造,自我设计。固然,对学生认知心理、学习规律的尊重,是前提原则。如上面的案例1就是作如此考虑的

(二)结合学生的兴奋点,以当前人们的话题味引,降低老师成人师尊的姿态,以童真的眼光心态投入到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课堂情境创设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或引入热门卡通人物以引起共鸣,或插进有明显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或展示学生急需的求知感官过程,用信息技术来奉上学生们的兴奋点,降低他们在新知认识理解中的抽象逻辑能力要求。比如,上面的案例1、案例2即是作如此考虑的。

(三)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整合运用,以目的单一要求为上,以直观可感为佳,以简洁易于操作为有效。对于小学生而言,太过多维立体的感官同时综合调动,是难以做到的,也是一语疲劳的。对于小学数学知识而言,也没必要深挖,更不讲究曲径通幽。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将教学过程演绎成纯粹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展现,更是不合时宜的。我们追求的是,在急需信息化教学技术辅助的环节,应该积极主动地加以运用,比如情境创设,动态过程展示,白板讲演的操作,矛盾冲突形象画面的呈现等。而且,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信息化教学推进的目的、过程、效果都要单一性、直观性、针对性强。一般说来,一节课中,教学的重难点宜于采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以有效推进化解。

三、信息化教学技术推进主动有效课堂的反思几点

(一)、把握好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方向、程度、价值很重要。时下,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整合课堂的尝试很多,展示课,亮相课,比赛课,都极尽信息化技术水平展示之能事。然而,热度过后的冷思,我们发现,我们是否有顾此失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是不知轻重之虞呢?还是那句话,用智慧创造性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辅助学科教学。

(二)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不单是对于老师有要求,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考虑,更在于对学情的把握,对学生认知心理、成长规律的尊重。所以,要从备课角度出发,从把握学生血清角度出发,正确地理解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推进整合问题,不能逢课便信息技术,不论学生年龄、不分学龄阶段地照搬他人课件,都是对信息化教学技术有效推进“主动有效”课堂的亵渎。

(三)能否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以促进主动有效课堂,对于老师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作为教学主导角色的老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习得新的教学辅助技术。同时,为了辅助信息化教学技术本身的运用,老师还得贴近学生认知心理,尊重他们的生活态度,童真的心,发现并欣赏学生的各种感知生活、学习的方式方法。比如,卡通人物形象,热门流行的话题,童真的俚语等等,这虽然不必是信息化教学技术本身,但却关乎能否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以促进“主动有效”课堂的生成。

四、总结

信息化教育理念、教育技术,从服务角度而言,是适应时代要求下的教育教学方式革新过程而来的。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不仅利于教学过程更生动、更逼真、更情感化地外显展开,更是基于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上的教学效益的提升。

当然了,信息化教学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型、服务性手段,其运用之适当否,有必要否,如何运用等问题,取决于师生双方对于知识教学的具体情境,不可作出某种硬性论定判断。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追求“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求老师善于先挖掘把握学情,做好教材分析。在学生最需要,知识情境最适合的课堂中,积极地、创新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则学生学习不仅主动激趣,更有其后继学习的创新意识。而对于老师而言,则因此非特粉笔、口舌之劳作减少,教学智慧、个性诸端也赖以进步见长!

理论联系实际,很有见解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