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10-28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要求

提交者:刘自祥     所属单位:建始县附属学校     提交时间:2016-10-28    浏览数:0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小学语文全面落实二期课改精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下面就简单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教师讲到海底鱼多这一部分时,展示出《西沙群岛洋底》的课件。这时,学生们个个都瞪大眼睛,尽情地观赏着眼前五彩缤纷的鱼,还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似乎已置身于海底。这时让学生讨论回答:“在海底你看到了哪些鱼?”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又问:“海底有那么多鱼,课文为什么只写这几种?”,学生又马上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之中,最后领悟到课文是按鱼的颜色和形状来选材和叙述的。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感知理解了语言文字。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如《火烧云》一课,由于身处大城市的学生一般没有仔细观察过见过火烧云,课上就可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得仔细、描绘得细腻。然后又可出示大量的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第4-6节的写作结构练习说话。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阔阅读视野。

在二期课改中有个崭新的理念,即“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其中具体提到“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在教学中,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它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如《南极风光》,那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光让学生体味文字毕竟是比较抽象的。教师事先搜集有关南极气候、地形、动物、南极光等知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的学习,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学习语文是很有趣的。

这些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四、运用信息技术,启迪创新思维

学生在对语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丰富了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新的火花。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捞铁牛》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捞起了沉在河底的铁牛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怀丙和尚不愧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学习中,学生指出了怀丙和尚的做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说:“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将两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捞八只铁牛就需要把十六船泥沙铲入黄河,这样做既费事,又可能会将河道阻塞。”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兴致勃勃,自由讨论,纷纷为怀丙和尚出谋划策,找到了更完善的捞铁牛的方法:“准备四只相同的大木船,两只先装满泥沙划到沉铁牛的地方,架好架子,扣住铁牛,另两只空船分别靠在旁边,让水手们把泥沙铲到空船上,这样原先装泥沙的船慢慢浮起,铁牛就被捞起。原先的空船此时装满了泥沙,再用这两只船搭架子、扣铁牛,等前两只船把铁牛送到岸边划回来,再分别靠在这两只船的边上……这样流水作业既可以少花一半时间捞起八只铁牛,又可以不将泥沙铲入黄河,保持河道的畅通。”这时候,教师让学生把他们想出的好办法输入电脑演示出来,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其特长,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实效性。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