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

发布者:曹裕义     发布时间:2016-07-28    浏览数:0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

──以湖北省阳新县富池镇学区为例

曹裕义

(阳新县富池镇中心学校,湖北 黄石 435229

  摘要:在当前农村教育整体落后,教师素质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城乡教育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等情况下,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进行实证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可行性。本文以湖北省阳新县富池镇学区为例,审视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性,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来探求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对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以期能为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对于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教师  素质  

0 引言

  新形势对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受到普遍关注,但农村中小学教育整体落后的状态没有根本扭转,城乡教育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等情况下,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性,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1 阳新县富池镇学区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现状

1.1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内涵

农村中小学教师劳动既具有教师劳动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特殊性。农村中小学教师要任教多门学科及从事其他教育教学任务,因此,其劳动具有复杂性;缺少同课共构的合作伙伴,因此,其劳动具有独立性;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待遇低下,因此,其劳动具有艰苦性;此外,教学的对象受家庭、社会的熏陶及教育资源等方面与城市教师相比具有非对称性的特点。由此,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特殊要求,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⑴要有热爱农村教育和关爱农村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事业心;⑵要有适应农村教学工作需要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文史哲、音体美等综合知识,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做到“一专多能”, 如:会制作教具、标本和模型,会写农村应用文、会测量和计算农工工程、传播和指导新农业知识等;⑶要有适应农村环境的创新能力。

1.2   教师素质的现状

  本论题以湖北省阳新县富池镇学区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该镇服务人口近5万人,共17所中小学和教学点,全镇在岗教师中学105人,小学164人。在岗教师中中学教师本科学历45人,占42.9%,大专54人,中专及以下6人,不合格学历达57.1%(其中40岁以下18人,其余68人均为40岁以上);小学教师本科11人,占6.7%,大专78人,占47.6%,中专及以下75人,不合格学历达45.7%(其中40岁以下42人,代课教师占40人,其余122人均为40岁以上)。本论题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观念、身心素质五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共发放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48份,占发放数的95.4%。通过调查统计得出如下结论:

  (1)全学区教师素质的平均水平为3.87,说明教师的素质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其中,教育观念水平最高,教师的职业态度、专业知识次之,与教师素质的平均水平相近;教师的专业技能、身心素质最低,低于教师素质的平均水平。

  (2)教师整体素质存在与居住地、学校类别、教师身份、年龄、学科等显著的差异。镇区教师素质有高于村组教师素质的显著差异;完中教师素质有高于一般初中教师素质的显著差异;完小教师素质有高于初小(教学点)教师素质的显著差异;公办教师素质显著高于代课教师素质;中年教师素质有高于青年和老年教师的显著差异,此外还表现在学科上的差异。

3)教师素质还存在一些复杂的现象。专业素质方面,中学教师显著高于小学教师;职业态度方面,小学教师显著高于中学教师,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科研水平、课程素质、信息素养、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因人而异,与条件、地域、学校类别等无显著差异;教师素质与学历水平也无显著差异但有关系。

2 阳新县富池镇学区中小学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2.1   问题的表征

2.1.1 教师职业道德表现出非常规的失范现象

大多数教师能够尽职工作,但有时会发泄怨言,认为自己的职业有“蒙羞感”。 49.9%的教师表示“坚决反对子女将来从事农村教育工作”,但是,大多教师愿意自己的女儿而不愿意儿子将来从事教师职业。也有不少教师无视本职工作,拜金主义悄然而生,搞“有偿家教”、“借调离岗”、“私自外流”等;师表意识淡薄,不规范自己言行;不认同自己与教师职业,精神疲软,产生悲观失望和消极情绪,这些人的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其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不断产生怨言。公办教师不愿意到经济条件更差的村组学校任教,多所村组学校仅一两个公办教师,甚至有两所完小全部是代课教师。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教师表示只要工资待遇提高了,就能安心农村教育,对农村教育充满无限地祈祷。

【叙事案例】

“我当教师最大的感受是憋屈”

    王师的教学效果在全镇是公认的好!(文中人名为化名)特别是他辅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成绩有目共睹,经他辅导的学生数十人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凭着自己的教学业绩他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当上了学校的主任。

王师从一个代课教师考入当时的阳新师范,之后就成了一个令其他乡邻羡慕的公办教师,当时为了庆贺,他家杀猪宰羊宴请宾客,摆了十多桌。

王师也曾为自己能够为农村教育尽到自己的责任,作出了一份贡献而自豪过,他说,他从中享受到了当老师的乐趣。学生几句敬重的话都会让他感到当老师的光荣。

王师近年好像变了一个人,有时总爱发些牢骚,他在全镇QQ群公开说:“全村十几家采石场,80%的人家都买了大车跑运输,这个当了村干部,那个成了老板,家里小车,城里购房,而自己还在为了生存忙碌,工作二十七、八年了,仅拿着每月1300多元的工资,加上绩效工资也就2000多点,除了儿子读大学的费用就所剩无几。就是不吃不喝,想在本村建栋房子也是难上加难。看着人家生活得那般滋润,想想自己整天都在学校从早忙到晚,真的很后悔选择了当教师,我当教师最大的感受是憋屈。我连替别人建筑工地扎钢筋的王老二也不如。”附和者随之而来,引发一片感叹和哀怨。

王师将类似的话也在妻子面前发泄过,听了王师的苦诉,平时爱埋怨丈夫的妻子一时无语,她曾经为丈夫考上国家公办教师自豪过,此时,她也觉得自己有啥哽在喉头,看着45岁清瘦的丈夫,还有那夹杂的白发,她拍了拍丈夫的肩头说道:“唯有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吧!”

2.1.2 多数教师欠缺最主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调查表明,富池镇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也不乏专业素质突出者,但是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满足于机械地传授应付,不懂得思考,不去学习研究,一年又一年,专业知识还是“涛声依旧”。尤其是欠缺最主要的知识技能,表现在:⑴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知识,有的教师忽视这些学科的重要性,凭经验进行教育教学;有的教师完全没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缺少知识储备,更无从谈起实践运用了;有的学过,但不善于运用;⑵缺乏教育科研能力,对教学中出现的颇具有科研价值的第一手素材熟视无睹,更不要谈对这些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最后以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形式总结出来。⑶缺乏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调查表明60.9%的教师“完全不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⑷言语表达能力差,课堂提问常常重复啰嗦,抓不住问题本质,教学效率低下;⑷缺乏农村教师应具备的与农村环境相适应的特殊能力,教师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难以得到体现。

2.1.3 了解和认同新教育观念但与行动不融合

绝大多数教师对现代教育观念有所了解,持认同态度,但是,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看(笔者近年来的听课记录),有相当多的教师即使有先进的观念和认识,但对先进观念相应的行为方式知之甚少,以至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落后的行为。

2.1.4 教师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宽容度不够

54%的教师表示自己是“亚健康”,31.5%的表示有“慢性病”;19.8%的教师遇到心理焦虑时会“情绪失控”,42.7%的教师“有时会失控”,不少教师只听得进表扬,而听不进批评,工作易闹情绪;81.9%的教师表示自己对教师职业有“倦怠感”。

2.2   原因分析

2.2.1 市场经济的大潮引起教师个人价值观的偏颇

  市场经济大潮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各行业人员一样,价值观、利益观发生了根本变化。同社会上其他同知识层次甚至低于自己知识层次的人员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下,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崇尚利益,不能摆正奉献和索取的关系,职业态度出现易变性和不稳定性,认为当前农村中小学不具备实现自我和获得幸福所必需的条件,也不愿意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故而,导致消沉、不满、言行失范。

2.2.2 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能自觉地与陈旧观念决裂

  新课改十几年以来,新的教育观念逐步被农村中小学教师接受,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如何将新的教育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方法策略,还不能自觉地与陈旧的教育观念决裂,远未形成个体内在的支配其行为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以致新的教育观念与行动脱节。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正处在传统与现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此消彼长的矛盾状态,教师不能将经验生长与知识内化相互融合。

2.2.3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做了大量的培训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原因在于,当前的培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教学需要和实际;培训内容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教师不能自主选择;培训仍以课程为中心,采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方法上仍以单一的讲授为主,手段上是“黑板+粉笔”的口耳传授等。

2.2.4 学校管理与教师教育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措施

  学校管理与教师教育的简单化和缺少人本关怀,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教师的评价制度,评价的目的基本是依靠奖惩和施加外部压力,忽视对教师劳动和人格的尊重,非但不能引起多数教师的共鸣和支持,还带给教师无尽的精神压力和负担;评价的内容片面简单,基本是依据学生考试成绩这些显性的因素进行评价,忽视了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施、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等隐性因素;评价的主体缺乏教师本人参与到评价过程之中,评价结果缺乏公平公正等。教师教育不得力,如师德教育疲软,条文似的生硬教育无法入乎教师其心,不能让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及所担负的社会职责和使命。缺少人性化的关怀就会使得一部分人不求上进,产生厌学情绪;对职业感到茫然,缺乏职业发展规划,处于职业发展停滞期;不敢尝试新观念和新技术,工作得过且过,对自身素质提高缺乏足够的认识。

2.2.5 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客观上表现在:⑴来自社会的期望与压力,高水平的教育质量成为家长追求的目标,而教师与这种要求的不适应,容易造成教师的倦怠感;⑵农村学生学情的复杂化,使教师管理学生越来越难。如留守生、学困生、受网络和社会不良影响的学生等问题,都导致教师倦怠感的滋生;⑶工作环境的艰苦,工资待遇的低下,加剧了教师职业倦怠;⑷学校管理和教师评价缺乏人文关怀,如:管理者的为人不公,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增加了压抑感;⑸生理耗竭造成职业倦怠,繁重的工作,让农村教师身体能量过度耗费,极度疲劳;⑹各种应付性的检查,来自各种不合理的摊派、捐资以及对一些教育腐败现象的不满等,也会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主观上表现在:⑴缺乏成就感;⑵缺乏进取意识;⑶人格因素,如:有的教师存在着怯懦胆小狭隘等问题,遇到困难不善于排解和沟通,有的教师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和交流,久而久之,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生。

2.2.6 代课教师问题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

当前代课教师问题仍然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农村中小学由于师资不足,需要代课人员来弥补,他们无需取得教师资格,无需达到学历要求,就进入了农村教师队伍。客观地说,这些代课教师起到了缓解人员压力的作用,对当前农村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代课教师限于其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缺陷,影响到了教师整体素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历史原因、当地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落后的原因。

3 阳新县富池镇学区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对策

3.1   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意义

笔者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价值在于:(1)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形成教育信念;(2)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享受事业成就的“幸福”与“快乐”;(3)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教学相长;(4)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的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5)有利于丰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师教育和学校管理及教师发展理论等。教师个体素质的提高与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相互促进。

3.2  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举措

3.2.1 对相关政策的宏观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

  教师的工资待遇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比如改革工资结构,加大绩效工资比重,设立农村教师津贴等。

  (2)解决好当前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逐步提高教师入职门槛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所在乡镇,今后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还会有代课教师的存在,一方面: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尽可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提高代课教师入职要求,特别是学历标准。其三:建立有保障机制的代课教师退出制度。要通过提高教师入职门槛,让教师职业成为社会羡慕的职业。

   (3)以待遇杠杆激励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湖南省泸西县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他们通过制定推进城乡师资均衡的重要措施,激励教师去农村从教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他们实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县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资金1300多万元,发放农村教师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也向农村教师倾斜,设立了农教补贴,仅岗位津贴一项,村小教师一年收入就要比城里教师多出1.44万元,不少村小教师年收入可达5万元。此外,他们还设立政府奖励基金,设立学科带头人特殊津贴,80%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评选指标投放农村学校,还将农村教师职称晋升比例超过城区学校,城区学校教师职称晋升必须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他们这样做彻底打消了城区教师不愿去农村任教的疑虑。

3.2.2 对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中观建议

  (1)观照农村的特殊性,创新培训模式

  在培训形式上应该做到:集中培训、教育考察、分散研修、实践反思、联校培训相结合。在培训方法上,打破单一讲授的方式,开展系统讲解、课堂反思、调查考察研究等活动,让受训学员与培训教师互动,提高受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自学与远程教育、参训与自我发展结合起来,让教师参与式学习,带着任务学习。在培训内容上按需培训,学用结合,应该选择那些符合学员需求和实际水平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⑴培养教师职业幸福观,找回教师角色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农村意识,以对知识和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追求来充实自己,弘扬敬业精神;⑵开展新课程理念培训和教学实践活动;⑶抓住重点,寻求突破口,笔者认为突破口应从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做起,发挥其在教师学习中的“二次开发”作用,让教师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同时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学习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⑷加强教育科研方法培训,让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与批判——发现问题——解决疑难——深层探索——形成经验理论;⑸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农村环境中的特殊能力,如新农业知识、农村应用文、教具标本制作等;⑹加强教师身心辅导,培养教师宽容的心理及学会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生。

  (2)切合农村实际情况,追求真实课堂

  教师素质的生成离不开教学实践,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追求真实课堂,回归到课堂的本质——让学生学有所获,实现能力提高,做到不作秀。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达到多方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如:开展课堂教学过程调控研究,在教学真实的推进过程中,让教师能够依据学生实际学情,及时调控教学设计,培养教学调控能力;开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师言语表达能力得以提升;以真实的教学情境呈现课堂教学,让师生说真话,流真情,不掩饰,无需追求完美课堂,学会将学生的错误当作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师生合作,使这种错误也能成为课堂教学亮点;开展课堂结构研究,避免课堂时空空耗,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努力追寻高效教学等。

  (3)以人为本,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学校管理只有体现人性化,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要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3.2.3 微观上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

  (1)主动构建教育观念,自觉进行内化整合

  教育新观念并非自然天成,需要教师积极地主动地去构建。将观念的形成经过新知识的接受——理解认同——实践运用——反思重建——内化整合这些相互联系的过程,使观念与行动融合。

  (2)加强自主研修学习,弥补自身素质缺陷

  自主研修是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自身素质和素质提高要有足够的认识,并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坚持不懈,就会获得专业成长的机会。自主研修也需要讲究一些策略和方法:⑴态度大于方法,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⑵反思大于苦干,是否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经验型教师还是研究性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⑶研究大于经验,名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发展和提高是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的,仅凭经验而无创新,已经不是现代农村中小学教师应有的素质要求,研究可以让我们的效率更高、更好,更有价值和更能体味到教育教学带来的“幸福感”;⑷合作大于独行,研究,就离不开学习他人,与同事合作,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才可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素质提升和专业成长。

  (3)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浓厚教育情感

  善教者,必要善学。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实践和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要能明确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体察教育对自身的期待,更要能知晓自己对教育的态度。只有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职业,重新去理解教育的深刻内涵,追求自身的充实,勤于学习,丰富业余生活,培养浓厚的教育情感,陶冶美好的教育情操,才能确立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减轻经济时代带来的价值冲突和应对复杂教学实践问题产生的“教育痛苦”,这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水平和素质的最好途径。

  (4)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养成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及创造性人格,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发现培养创造性人才。提升教师素质,唯有积极实践,自觉掌握各种教学方法,以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参与者和开发者,而不仅是传统知识的传播者。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4 小结与展望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不仅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广大农村教师具有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献身农村教育的精神和事业心;不仅要从制度和机制上进行改革,而且还要从学校的内部管理、教师教育以及教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方面进行积极创新;要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以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中那些许多复杂的因素以及复杂的关系,并且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特殊要求,如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就能不做“生存型”、成为“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教师,并与农村环境相协调,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唐松林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郑炜,赵敏。论教师职业幸福观的培养[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

[3] 郑立平,王丽。教师专业成长须关注的几个不等关系[J]。教师教育,2007(6)。

[4] 李伦娥,王亮,阳锡叶。村小也能吸引好老师——湖南省泸溪县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采访纪行[N]。中国教育报,2012-6-25(1)。

[5] 黄白。农村教师专业化素质的特殊要求[J]。河池学院学报,2009(1)。

本文发表于《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8)。并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JDJ201208018.htm

附件

  •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doc     下载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