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知识如何衔接

陈春明 已在 2016-08-29 16:03 推荐!

发布者:石昌日     所属单位:阳新县第三中学     发布时间:2016-08-23    浏览数:10

 

初高中知识如何衔接

阳新三中  石昌日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反映物理难学;有些高中物理教师也常常责怪初中教师牧师未教好,使学生一进高中物理成绩就掉队。不少学生初中物理成绩一直在80分以上,初中升高中的入学成绩明显下降。这种现象在一部分女同学身上表现更加突出,这是物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衔接问题的根源何在?
我们认为,造成高初中物理教学不能很好地衔接的根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方面
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浓,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定性分析多,形象具体,易于接受;高中教材重视理论一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与提高,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物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数学教学进度跟不上物理教学的需要,学科间的不衔接给学生数学工具的运用带来了困难,加大了物理学习的难度。。
   2
、教学方面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进度较慢,有可能对重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习题类型较少,变化也不多,且多数与教师课上讲的内容、例题对得上路子,考试时往往只要记住公式,背好笔记,一般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不少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到了高中后,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密度大大提高,需要学生自己多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掌握,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很多学生对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
3
、学习方法方面
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的课外阅读及实验的习惯。高中物理学习,课上勤思考,课后注意观察、分析,把知识学活,能举一反三,甚至有独创精神。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往往带着初中的一套学习方法,以致不能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要求。
4
、心理状态方面
由初中进入高中,学生刚经过紧张的升学考试,而距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还有三年久,不少学生存在休整一下的心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上出现松弛,疲塌的现象。
另一方面学生听自己的兄姐或邻友讲,高中物理难学,因而还未开始学习高中物理,就已对高中物理存在畏惧心理,首先在心理上就打了败仗。
5
、思维能力方面
初中物理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高中物理教学都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许多物理过程的变化是多因素的,需要学生抽象的假设一些中间物理状态或抽象出物理图景,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此,只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学生,一时是难于做到的。
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与不严密性的,然而这些知识有时都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例如,初中阶段学习压力时经常遇到的水平状态下,因而压力等物体的重力,结果不少学生形成压力一定等于重力的思维定势,对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产生消极影响。
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感性认识往往顽固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尽管他们经过了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但并没有真正排除这些错误的认识,随着时间的迁移,正确的东西遗忘了,错误的认识又会重新抬头。例如,初二时已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到了高一,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又会顽强的表现出来。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根本出路
我们认为,解决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研究学生,开展教学改革。几年来我 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努力,对解决衔接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学生,教学循序渐进,做好铺垫,过渡工作。
1)放慢起始教学进度,以便学生适应高中教学
刚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由于存在以上不能很好衔接的原因,我注意放慢进度,帮助学生熟悉高中的教与学方法,排除他们的畏难心理。例如关于静力学的教学物体受力分析是含在几节教材中的,没有自成一节。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不强,于是就多安排一节物体的受力分析课,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物体的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分散教学难点,便于学生掌握,接受新概念
在讲加速度概念时,我们抓住直线运动的情况不追求概念的完善性,这样虽然学生对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矢量关系不能全面认识,但却大大降低难度,易于接受,建立正确的概念,分散了难点。
3)重视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
考虑到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我们在讲支架问题时,教师就做成支架型,支架的连接处以橡皮筋连接,挂上重物后,学生就能形象地看到各根杆子的受力方向,由此再引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分析各种支架的受力情况。
4)加强基础训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分析,回答问题时逻辑性、条理性较差,我们就按逻辑程序编些填充题让他们进行练习。例如,问: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为什么它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
5)循循诱导,促成由算术法代数法解题能力的提高
学生习惯于初中的算术法解题,而不善于运用代数的方法解题;我们在教学中就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在学习《匀变速运动规律应用》一节教材时,先让学生按课本的要求解例题1和例题,然后引导学生要他们不急于代入数字,而是先进行文字运算,结果学生自己分别由例题1和例题2,推导出了两个有用的推论
这样不仅引导学生掌握代数法解题,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6)设置障碍,打破学生的定向思维,培养扩散性思维能力
学生习惯于初中的套出式型的定向思维,我们就在教学生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去上当。例如,汽车速度在10/秒时关闭发动机,在阻力作用下汽车的加速度为2/2,经济秒钟后汽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不少学生就死套公式
结果得出错误答案S=16米。其实汽车的运动时间根本没有8秒,而是5秒钟就停了,所以t是不能用8秒代入的。由此训练学生多因素,全面地考虑问题从而扭转他们的定向思维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7)补充基本训练题,以利于降低台阶使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地掌握知识
为了有利于学生强化基本概念,加强基础训练降低教材中的台阶,我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基本训练题,原则是从容不同角度强化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降低教材中题目间的台阶,以利于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掌握知识。
经过以上的训练和做法,起到了由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辅垫,过渡作用,有利于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
2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能力培养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能力较强的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物理学习的衔接是不成问题的,而那些在初中死记硬背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在物理学习中逐渐掉队。由此可见,解决衔接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忽视及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力在教学中不是一种自发状态,没有明确的目标。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我在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能力培养上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做了些努力,促进了衔接问题的解决。
1)培养自学能力
在各种能力 中,自学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主要采取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堂指导阅读的方法。教师在课前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自学,上课时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预习的疑点提出问题,接着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提问,然后老师再根据两次提问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基本掌握的内容就不讲或少讲,学生中存在问题较多的教材内容老师就详讲或着重讲。这种加强预习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因为一个新概念的建立,新的知识的接受不是一次就能完成 的,再预习 中学生第一次认识这些新概念,新知识。并对某些疑难问题再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兴奋点,当教师讲到学生的疑难问题时立刻激发了学生头脑中兴奋点,掀起思维的波涛,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难点的排除,新概念建立,新知识的接受,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加强课堂阅读指导的做法主要是在课内留出适当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学某一部分教材,以减轻学生课外预习的负担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收到加强预习的效率。
2)利用章节小结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能力
一阶段教材学完后,能否整理出一个知识系统纲,归纳出知识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章节小结就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在一章或一个单元教材学完后,老师要学生写出部分内容的小结或自己认为体会最深刻的某一个内容布置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要学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去求解,验证,与此同时,在实验室里布置了相应的试验,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一个题目。教师预先收集小结与题目完成情况,先派部分学生在小结课上发言汇报,其他同学可质疑,讨论,课上绝大多数学生思维都很活跃,而且往往引起激烈的争论,在教师的指导和选拔下,让学生得出结论。这样的小结,学生思维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状态,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等待接受老师灌给的小结方式。
3)提倡题后小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有些学生做题目经常不理解题意而死套公式,这是缺乏分析问题能力的表现。针对这个问题提倡学生进行题后小结,开始要求学生在作业本右边留出适当的地方,在每题后面写解题体会,心得,三言两面语即可,并不要求成文,坚持下来后,进一步要求学生解一道题后,再对题目的某些条件进行变换及提出深入一步的问题分析研究题目的结果,使得他们通过解一题,弄懂一类题目,促使学生主动去分析,研究题目。这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化的创造思维能力的。
我们在加强试验教学方面做了些努力,主要途径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增强演示及分组实验,有选择地改进验证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和进行实验考试的改革。
我们教学中有计划地增加演示及分组实验,有时采取边教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高一《物体的平衡》一章时,除教材规定的学生实验外又安排了些实验习题,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写出了具有一定质量的物理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认识,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探索性实验是有利于他们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的,并可以改变验证性实验中部分学生不认真,不动脑子乱凑数据的现象,实验中每个学生都是带着疑问来进行探索,研究物理规律的,因而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实验更认真,思维也更活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研究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后能否真正使学生重视物理实验,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还必须有考试方法的改革做保障。我们进行了改革实验考试方法的尝试选择部分分组实验与课外实验陈列出来,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考核,既考查了实验原理,又考查了实验实际操作的技能,技巧。
5)开展第二渠道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了实验室专题开放,实验室自由开放,物理小论文竞赛,物理讲座和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等等。其中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就有教具制作、航模、舰模、无线电小组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且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造就了一批思维活跃,手脑并用,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人才苗子。
根据我对衔接问题的以上做法,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