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的结合

发布者:罗峻     所属单位:阳新县附属学校     发布时间:2016-08-30    浏览数: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为教育提供了更多、更优的技术支持。尤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学校的广泛普及,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为学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使现代学校教学在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等方面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文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意义,以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方式等问题谈谈个人认识。信息技术与数学的结合信息技术与数学的结合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显示工具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大量的板书内容,而在课堂40分钟内,如仍采用传统的板书,则消耗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如不板书而口头说明,则往往会词不达意。这时候,如采用信息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的问题,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高效的使用课堂时间。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课堂教学中需要补充许多课外的例子,同时补充一些课堂练习,板书内容很大;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显示工具后,就可避免在课堂内书写大量的板书,节省大量的时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演示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构成的动态教材,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其实也就是大家以前常挂在口边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数学教学手段,在处理数学上的一些动态图像时,所谓的“动点”只能用黑板上的一个静态的“定点”来表示,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观。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学生对于1小时=60分的概念很模糊,于是我用CAI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小格,分针刚好走一圈的动画,使抽象的时间概念清晰起来,学生清楚地看清时针、分针的变化,轻松地理解1时=60分的概念,缩短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迅速掌握知识架起了桥梁。

3.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交流工具

在一些已经建成校园网和已经联入互联网的学校,数学教师已不再是获得数学知识的唯一知识源,学生通过访问网络上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通过参加BBS,互发E-mail等形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教师就由知识的传道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阐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又可及时借鉴他人的意见。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4.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提供资源环境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库提供了针对性的素材,这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和不可想象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资源都可以从Internet获取,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资源环境。如教学《扇型统计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直接查询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通过实时查询,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互联网具有巨大的信息资源

5.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认真观察这一过程,初步检验猜想结果的正确性。实验操作的目的,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用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如教学《轴对称》时,教师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让学生在几何画板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很自然地发现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检验出自己猜想的错误,经过独立思考分析错误的原因,不断产生错误,不断纠正错误,这个过程有时要反复多次,才能产生一个正确的结果。这个过程正是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有效地学习数学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可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本人认为以上这五种方式基本涵盖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各个方面,它们分成了几层次: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数学老师都会只是停留于把信息技术作为展示工具,这其实也就是大家常挂在口边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适用于讲授式教学模式。慢慢的,部分水平高的数学老师就会往其他方式上靠,如利用“几何画板”做一些简单的小程序去个别辅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一些发现式教学模式,还有部分老师利用网络组织学生进行网络研究性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努力探求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