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资教,所以快乐------记09年资教结束扎根农村心得

发布者:刘富华     所属单位:阳新县附属学校     发布时间:2016-09-06    浏览数:0

因为资教,所以快乐

资教所在的学校是阳新县的一所乡村学校。三年资教令我感受颇多,深深的爱上了教师这一行业!所以服务期满后我选择了继续留在当地任教。一方面,是由于父母希望我能呆在他们身边并且能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另一方面,源于我内心对农村孩子的那份感动。

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知足常乐是我人生的座右铭。没有期望过一鸣惊人成为社会以很“火”的人,因为我自知自己智力能力都有限,算不上什么天才。打孩童起,我就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王,可以天天生活的无忧无虑。曾经朋友就用胸无大志来形容我的理想与个性,但是从教的决心却从来没有动摇过,也不觉得农村从教就是胸无大志。选择资教我就选择了快乐,试问:谁会拒绝快乐!我这种简单的理想在资教的世界,这个贫穷的大山里终于找到了最好的归宿,体会到了无比的快乐与幸福!与孩子们在一起,让我的心灵感到无比的轻松与欣慰,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与尊敬的甜蜜和幸福!这种生活让我满足,令我回味:生命短暂,如此快乐,夫复何求!

在教学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比如在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当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将近4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从学习之外做起。先想方设法在学生面前展现个性魅力 让孩子们信任老师,喜欢老师。最后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  

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我拥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也有了很多颇为深感的感触,在此我选择两件事情出来给大家谈谈。故事1:某一天晚自习过后,一位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找到我,表情看上去很沮丧。“老师,陪我聊聊天,谈下心吧!”话语当中充满了委屈,眼眶当中也已带有泪水。她告诉我,本来属于她的冠军被他人夺走,她不服!因为两次重大点的考试(期中、月考)本来都是她第一的,可是由于改卷老师的失误,分数少加却排在了第二。努力了,付出了,也收获了,课收获却没有被公平认可,太不公平了,她不甘心!她告诉我,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读算了!但是由于当时少加的分数已不方便再加,只有耐心开导她做她的工作。我们聊了很久,最终她也微笑这离开了,临走时她说了两个字:“谢谢!”我也如释重负,也有了些许成就感!我告诉她:“首先,你的成绩非常出色,对你所取得得优异成绩老师很欣慰也很欣赏,一个祝贺你!希望今后你能变现的更为出色。你分数是少加了(英语2分,物理1分)。就说物理吧。你79(满分80)我看过你试卷的确应该是满分。80分确实好看,但是人嘛总是追求进步的,我想你肯定也是希望一次比一次出色,对吧?79还有潜力可挖有上升空间,但是80确实“穷途末路”了。你的潜力可是无限的啊!再说了,你就当这次你故意隐藏点实力,让对手不知道状况,等下次更为重大的考试一举超过她!显示你的真实水平!

故事二:某天自习过后,一位学生找到我,然后就哭了起来,我知道他为什么而哭:月考成绩不理想。我就问她:“有什么事,别着急,慢慢说!”于是他就告诉了我她的想法,“老师,我对不起你!本来我应该考好,也必须考好的!”简短的几句话让我感觉到了瞬间的茫然:为什么他会这样认为,为何他有如此的压力!老师的关爱是否用错了方法我们聊了很久,针对他的个性和学习方法等提出了些问题与建议。之后他轻松的离开了,而我却轻松不起来。反思: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老师的关爱?

与孩子们相处过程中,人确实很满足。

“老师,看你每天如此辛苦,那么努力带我们,可我成绩还是那么差,真的好惭愧。以后上课我保证不影响他人上课,实在忍不住就小生的说两句,对不起!”这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对我说的。

“老师,看你上课累的腰酸背疼、满头大汗的。。。”

(上微小的扶腰动作却被孩子记在了心里,真的很感动。)

“老师,早点给我们找个师娘吧!好想吃你们喜糖咯!”

“老师,以后你的水我包了!” 

“老师,我帮你洗衣服吧!” 

“老师,少抽点烟不行啊,对身体不好!你那是吸毒!” 

 ................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一再“放水”,可是人有为数不少的人回答:“当然是一斤铁重了!”  还有我还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这样的句子:“除夕之夜,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除夕之夜,天空中又怎么可能出现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呢?严重失真,近乎荒谬。其实,这仅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好,问题似乎就变得复杂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了:不懂得这些常识的学生,又怎能拥有完整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能被称作素质教育吗? 此外在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大深远的。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职业道德,老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以及职业性质等,老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只坚持客观原则,教学才富有魅力。

2.针对学生所犯的常识性错误问题。教师应该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因材施教。使学生掌握基本生活常识。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真正体现素质教育.

3.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把教育的着眼点放低点.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其实很有乐趣,关爱其实也很简单:爱就在身边的点点滴滴、材米油盐中。爱就在举手投足之间。例如: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些与爱有关的作业:回家帮爸爸妈妈做做饭,洗洗脚,捶捶背!.

   教育是以个互动的过程:教在前,学在后。教师认真投入,学生才会积极配合。理解一点:人才人才,要先成“人”再成才!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