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布者:柯尊伦     所属单位:阳新县附属学校     发布时间:2016-09-16    浏览数:0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强化了教学效果;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将成为我国面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为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我们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各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提高教育素养,陶冶高尚的人文情操,不断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有效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像,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使学习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利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查询资料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高年级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适合自己的各种形式的资料,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知识,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著名小说、经典影片、动画大师的作品、获奖的图片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概括总结能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上教学资源,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信息,开阔视野,展示成果,进行交流,使课堂知识在网络中延伸、拓展。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即各个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实践活动。如结合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画图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金山画王、画图软件制作《月下独酌》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并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P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信息课堂中,愉快地多途径地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交叉巩固学科知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记忆力,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丰富想象。但是在信息技术运用学科教学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2.超前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及应用方式,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合理处理并应用教学资源。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能利用结合校本的实践,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及系统学科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它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想有机结合并且深入发展下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及多种必要的条件。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