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发布者:尹合福     所属单位:阳新县宏卿中学     发布时间:2016-09-27    浏览数:0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农村中小学基本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目睹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如何将其先进的理论、技术、手段适应农村教育?怎样才能闯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之路?

     一、制约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因素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资金、技术、师资、观念等诸多困难:

    1.思想认识。时至今日,面对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及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全球化及前所未有的挑战,绝大多数对农村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站位不高,思想上存在种种畏难情绪。他们多数人认为信息技术学不学无所谓,学无所用。

    2.基础设施。资金短缺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经济条件落后的地方,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能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地方,绝大多数存在着计算机数量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等问题。

3.师资队伍。农村中小学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专业人才凤毛麟角,多数教师专业水平欠缺,对现代教育意识与现代教育观念缺乏了解,难以发挥其引导作用。

    4.教育观念。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未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

    5.教育资源。农村信息化建设尚局限于添置教学设备,设备只是一些独立的个体,电脑和网络未实现完美结合,不能交互,难于实现资源共享。

    6.教学软件形式化。农村课堂教学软件只有在优质课、公开课才难得一见,且普遍存在按步就班“只要运用了教学软件,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的错误观点。忽视质量和效果,真正从促进教学角度设计的教学软件很少,并忽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

    二、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措施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能否全面普及,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应从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谋划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思路。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参观,使他们充分认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农村中小学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具体措施。

    2.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基础保证,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必须调动政府、教育内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促进农村与城镇学校的均衡发展,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在采取激励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的同时,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并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4.加强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作用,构建教研网络,要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信息技术课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整合。

    5.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可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还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农村学生认识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软件,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可省时、省力,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共享,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强。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