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

发布者:向小明     所属单位:阳新县附属学校     发布时间:2016-10-23    浏览数:0

光的折射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
  教学重点:
  1.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
  2. .解释有关光的折射现象。
  知识链接:
  (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规律?
  (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
  学法指导: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学生对光的传播已有一个定势型的思维,所以本节知识既要对上一节知识有所沿传又要有所突变,才可以更清楚更明白光的又一传播规律-----折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光的折射现象
  活动1: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激光束从空气(有烟雾)斜射向水中,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路径。
  1.请描述出你观察到的现象。
  2.在右图中画出光传播的大致路径。并仿照光的反射光路图,画出法线,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填一填
  ⑴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⑵折射角是 与 的夹角。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活动2:实验探究
  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
  ⑴如图所示,让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点,观察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测量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折射角 
  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2.光从玻璃射入空气
  ⑴如图所示,让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点,观察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测量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折射角 
  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⑷将光具盘的上半部分沿直线NN''向后折转一个角度,上半部分的光具盘上还有折射光线吗?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
  填一填
  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 。
  三、光的折射规律的运用
  活动3:解释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的原因。
  请思考讨论:
  1.如图所示,筷子上A点的光是从 (介质)射入 (介质)而进入人眼的。 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传播的方向。
  2.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还是远离法线?
  3.人们逆着光线看过去,感觉光线好似来自A点还是A1点?为什么?
  4.筷子在水中的其他各点情形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看起来筷子浸在水中的部分好像向 折起了。
  归纳总结、相关名称:
  达标测试:
  1、光由空气射向水或玻璃的折射规律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两侧;光由空气射向水或玻璃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_,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____
  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是光的_______现象。
  3、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4、如图表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在界面上发生了 反射和折射的情况。试从图中判断A、B、C三束光线中,入射光线是_____,反射光线是 ______ ,折射光线是____________。
  5、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于入射角
  (填"大小""小于"或 "等于")。
  6、下图所示,是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
  7、应用:在岸上A看水中物B,好象在B′,变浅了;在水中B看岸上物A,好象在A′处,变高了。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及同步学习
  教后反思: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