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

发布者:卫衍良     所属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附属学校     发布时间:2016-10-25    浏览数:0

                课题1  分子和原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分子和原子概念,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过程方法】
    用边教边实验的方法。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发思考,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继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相互交流、分析与讨论,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路过花圃、饭店门口会闻到什么气味?一杯水长久静置会不会减少?若加热这杯水呢?这些现象该如何解释呢?
    学生凭自己的想象、猜测来描述、解释上述现象。

内容探究:
    师:先进的科学仪器已经拍摄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的照片,如苯分子和半导体材料硅的原子,见教材的图证明物质确实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构成。那么这些粒子究竟小到何种程度呢?我们来看: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有多少?怎样才能把它们数完?需十亿人口、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地数3万多年才能数清。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很小。
    演示实验。(1)向静置的盛水烧杯中加入品红,观察现象。(2)浓氨水在空气中扩散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实验。
    2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这就是水受热后减少更快、夏天湿衣服比冬天易干的道理。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为什么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呢?

教师分别量取50 mL水、50 mL酒精倒进100 mL量筒里,观察现象。
    :现在是否满100 mL?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而且不同的液体其分子间间隔不同,如果把它们混合起来,相互挤占对方的空隙,最终体积不是1+1=2。这说明不同液体的体积不能相加。然而质量却能相加,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没有改变。
    :为什么气球易被压缩,木块受压几乎纹丝不动?
    :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而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为什么物体受热体积会胀大,遇冷体积会减小了吧?
    :因为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遇冷间隔变小。
    :能否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分子的三个基本性质。
    (学生稍作讨论并举例回答。)
    :分子、原子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前面我们已学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有无新物质生成。
    :如果我们从分子角度看有无新物质生成其内在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分析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何不同。并结合教材,推断在上述变化中谁变?谁不变?

多媒体展示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和氧气的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
    多媒体展示并并进行小结。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______不变,_____变了;正是由于_____不变,物质就不变,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不变;_____变了,物质也就变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变了。由此定义_____是保持物质_____的最小粒子。
    (2)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_____变了,变成_____,然后_____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可见,在化学反应中,_____可分,_____不可分,这就是__________的本质区别。由此定义:_____化学变化中的_____)
    (追问):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变呢?
    :不能。例如,同样是水分子组成的水,既可呈液态,又可呈气态、固态,其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只要是水分子,通电就能分解成氢气、氧气,即它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教师简单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 分子是真是存在的

1、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二、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和化学变化

  分子和原子

  

   

          位:舞阳县姜店乡第一初级中学

         科:中学化学

         名:李秋云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