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数学学习中多“说”有益

2016-11-09  发布者:汪相华  浏览数( -)

数学学习中多“说”有益

【摘要】数学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思维的发展过程,要让孩子学好数学,首先,要开阔学生的思维,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没有语言,思维就很难表现。语言也是正常交流的必须,数学语言除了交流以外,还有逻辑性、思维 性等特点,对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让孩子多“说”,“说”好,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内化,还能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说、数学学习、思维、鼓励、提高、训练、能力。

作为老师应该有过这种体验,整节课我们自己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但课后发现学生还是不能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归根原因还是学生理论不清晰,不明确,操作就会失去方向,没有根基。学生在解题前思维是否清晰正确,我们是无法用眼睛去判断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先动口后动手,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多给学生创设“说”的情景,让学生多说,说出他们的会与不会,懂与不懂,疑惑与想法,思路与见解等等, “说”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出现了大量诸如"描述"、"表达"、"说明"、"解释"等词语。这足见在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已引起教育专家和广大教育同仁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经常会跟我的学生说这样一句话:“说错了不要紧,但请你说出来!”那么我们要让学生说什么?怎么说?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浅谈一下感受。

一、           “说”什么

(一)  “说”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不仅说结果,更要说过程,即思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过程决定了结果,过程的讲解更能体现、提升学生的能力,当然也能更方便我们教师来了解学生,从而改进我们的教学。

(二) “说”疑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困惑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鼓励学生把疑惑说出来,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更应该给机会让他们说出困惑,说出疑惑的同时实际也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师生共同来纠正错误,明确思路,培养正确的数学思考方法。如果学生心中的困惑不说出来解决,那么问题将会越积越多,最终导致跟不上课从而产生怕学厌学情绪。比如在给出“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这个概念时,我就问学生,对于这句话,你们有什么困惑吗?观察了一会儿有学生就问道:为什么只能是两个相对的面,能不能是不相对的两个面或者三个面?我就说道:哎呀,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我也正有此疑问。哪位同学可以帮住我们解决这个疑问啊?于是就有同学饶有成就的告诉我们:“如果是正方形的两个面不是相对关系,那么必然就会有两个跟它们是相对关系的面,根据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特征,那么就会有四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剩下的一对面也不得不是正方形,这样一来6个面全是正方形,那不就是正方体了。”大家听得不禁点点头,这当中当然也有跟他一样见解的,也有些是恍然大悟的,这时我就接过话锋:很感谢你帮我们解决了这个疑问,让我们茅塞顿开!那么谁还能说说三个面是正方形行吗?这班里面的学生都高高举起了手,于是我就让他们说一遍给自己的同桌听。通过大家自己提出疑问然后自己解决疑问这一过程后,学生对于长方体的认识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将会有更深的认识。

(三)“说”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把解决问题作为主要目的,问题解决了就万事大吉了,或者仅仅由老师自述一遍解题过程或总结一下解决方法,这时候如果能让学生自己说出对这个题目解决后的想法与见解,往往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可能还会说出新的发现或者更简便的解决方法,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思维的完善。比如在讲循环小数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对循环小数理解得更深刻于是我设置了这个问题:两个数相除,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循环小数,会不会产生既是无限又不循环的商。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自行研讨,然后说出他们的发现,并且我还要求学生的发现是要有依据的。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基本上每个小组都能发现并说出产生循环小数的原因:正是由于相同余数的重复出现导致了商的相同数字重复出现,并且还举出了具体的例子。有的小组还说出了在列竖式计算时除到哪一位就能判定循环节。但是对于会不会产生既是无限又不循环的商这个问题,学生显得没那么肯定,这时我就给学生出示了两道计算:①1.5÷7,②4÷17。请同学们结合这两道题继续小组合作探讨,看看能不能有新的发现,这个时候我给学生充分的探讨时间,终于有小组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的喊道:不会出现无限不循环的商,肯定会循环的。于是我让这个小组的代表起来和大家分享下他们组的发现。这个小组代表有条不紊的说道:这俩题的循环节分别是142857235294176470588,虽然循环节比较长,但最终还是循环了,促使我们想到因为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余数的种类数肯定比除数小,这样一来除到一定时候余数肯定会与前面的余数重复,那么商自然会循环。对于这个小组我及时给出了肯定的评价,肯定他们的善于发现和总结。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循环小数认识得更深刻了,并且在这节课之后,我发现同学们对于循环小数有了很浓的研究兴趣,有些同学主动来告诉我他们的发现:比如除数是7的除法算式中如果不能整除,商一定是循环小数,并且循环节都是由1428576个数字组成等等,让我不禁感触,只要你能打开学生的发现之门,他们就能说出你意想不到的精彩!

二、怎么“说”

(一)  鼓励“说”

在数学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每节课争取至少一半的人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倡言论自由大胆,多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说错了不要刻意针对批评,指正时也最好是对事不对人,最好能给没说对的学生重新说的机会,体验说对或说得更准确的胜利感,要时常给学生戴戴高帽子,这样他们就会越说越有信心,越说越好。当然在课后的辅导中我也不忽视对学生说的培养,比如学生来问我问题时我就会先让学生说出这个问题你是哪里不懂,哪里懂了,然后我就针对他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讲解完后我让他把思路理清再把整个解题思路说出来。并且我还会全班表扬来主动问问题的学生。

(二)  示范“说”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这个时候往往需要老师先给出语言示范,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进行课堂教育时,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说。当然班级中可能也会有领悟能力和语感较强的学生,这时也可以采取让会说的先说,做好模范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高自信心。比如在讲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老师先给出一个例题:三样东西分别需要26.2元,32.4元,39.2元,请问带100元钱够吗?请同学们用估算的方法说一说。很多同学大致思路

能说出来,但语言表达得不够顺畅简洁,这时我就做了一个示范:“26.2元不到27元,32.4元不到33元,39.2元不到40元,三样总价就不到(27+33+40)元即100元,所以带100元钱够了。做完示范后,然后我又举了一个类似的问题:三样东西分别需要28.4元,35.7元,40元,请问带100元钱够吗?没想到就有同学随机应变地答出:“28.4元超过28元,35.7元超过35元,第三种为40元,三样总价肯定超过(28+35+40)元即103元,所以带100元钱不够。

可见有时在某些不大好表达的问题上如果能先给出一个示范答案的话,学生也许能把思路理得更清楚,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  轮流“说”

很多课堂经常会出现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的现象,个别学困生更加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于比较重要或者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我经常会让更多的学生把正确的理解思路轮流多说一说,可以先让能说会说的学生先说,开火车式逐个说理,不仅调动了所有学生的主动性,还能让大家在多次的说理中对问题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四)  比赛“说”

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应根据教材有计划地的训练学生说话,多给他们说的机会,让学生之间互相比一比,我也经常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让他们来充当我的角色,来完成一个或几个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说得出彩的地方要给与及时的肯定,有时候学生也会不由自主的给说得好的同学致以热烈的掌声,并且我们班里有两个学生因为说得好就直接让同学称呼他们为小某某老师了。这样的比赛“说”不仅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说”是人类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不能忽视说的训练,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设说的环境,说的时间与空间,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敢说、多形式多角度的说,培养他们越说越清晰、越说越想说、越说越精彩!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