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发布者:孙宏     发布时间:2016-08-11    浏览数:0

复习课《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阳新实验小学  孙宏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3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推理能力。

3学生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4、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把概念形成知识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好,我们来玩一个猜数游戏。

这个数是一个偶数;

它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这个数是由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组成的。

2学生猜数,激发兴趣。

二、梳理概念,形成网络。

(一)唤起记忆,揭示课题。

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a÷b=c

提问:你能想到哪些数学知识?
    2、让学生充分回忆,引导学生在"因数和倍数"知识上定位。

3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揭示课题。

(二)小组合作,形成网络。

1学生活动一:找因数和倍数

教师: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数字卡,你能找到这个数字的因数和倍数吗?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矫正。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

结合同学们的汇报,师生共同整理,形成初步的知识网络。

2、学生活动二:听口令,举卡片。

教师:你的数字卡是质数还是合数呢?听口令,举起你的卡片。

教师:你的数字卡是奇数数还是偶数?听口令,举起你的卡片。

教师:你的数字卡是235的倍数吗?听口令,举起你的卡片。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

3、学生活动三:两人合作,求两人手中数字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活动后交流方法。

三、综合运用,内化知识。

解决问题

1、期末考试,老师买了24支笔和36个本子平均奖给获得“三好学生”的人,获得“三好学生”的最多有多少人?

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2、校园足球队买来一批足球,平均分给6个班,还多3个,平均分给8个班,也多3个,这批足球至少有多少个?

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

四、整理收获,游戏拓展。

1、一节课即将结束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2、学生分享收获。

3、教师:你能用这些数学知识设计出猜数游戏吗?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