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发布者:朱志农     发布时间:2016-08-24    浏览数:0


发布者:石裕谷     所属单位:阳新县黄颡口镇海口初级小学     发布时间:2016-08-20    浏览数: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

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

改革与主题构建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

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尤其生

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不

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建立充

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让学生体

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

启示,展现教学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和谐课堂。并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

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

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  充分阅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3.  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我们虽然刚刚认识,但我觉得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大家说,是不是?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大家愿不愿意?好,请大家双手捧胸,双眼合闭,静心感受或聆听自己的心跳,然后读读自己的感受。(是的,活着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生命就是有归律的心跳。)
2
.那生命还是什么呢?我们大家来欣赏几幅图片,但同学们也不能白白地欣赏,我是有条件的,条件是你观赏了图片后,请你告诉我,生命是什么?
3.
是啊,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命,才有了这个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的世界。那么在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眼里,生命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以生命为主题的文章《生命   生命》。   
     
设计意图:本设计着眼对文本含蕴的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多频道”运作,形成“未有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3
.思考:文中的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生自由读课文。)
4
.检查反馈:
    
⑴ 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难读的语句?(交流,抽读,正音。)
   ⑵ 文中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感悟到了什么?


4.  课堂小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   .(  ).(  )等几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  ),但是,我们却可以让(  )体现出(  )。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认读关”,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读顺全文;然后再经历“学生与文本初步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事件的链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以“文中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为切入点,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板书,提纲挈领,凸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
.精读课文,感受生命
   1.
这是三件及其细小、极为普通的事情,但作者却通过这三件小事向我们传递了她对生命的感悟。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说说你是从那些文字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含义?把自己的感悟写在空白处。
    2.
交流讨论、体味语言文字,教师于交流中指导学生朗读。
   
1)从第一个事例你感受到了什么?从那些词语体味到的。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跳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从三个感叹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把小飞蛾的求生和作者惊叹读出来。 
教师小结:当小飞蛾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
    
你有没有看到过像“小飞蛾求生”的这种生命现象?
⑵当小飞蛾因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生时,那砖缝中生长的小瓜苗又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是从那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几天。”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当你看到这样的一株小瓜苗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谁能读出小瓜苗的倔强和对小瓜苗的敬佩之情。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像小瓜苗那样顽强生长的生命现象?
3)刚才,我们都静听了自己的心跳,为什么一次小小的心跳也能引起作者深深的思考呢?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杏林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并拟定了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框架,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感悟和表达生命的意蕴,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促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交流讨论,理解真谛
    1.
作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这种折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作者很有可能会感到活着是一种负担,还不如死去,但是当作者发现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时,当她看到一棵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泥土的砖缝中生长时,当她亲耳听到自己的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时,作者深深的思考。
2
.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能结合杏林子的生平来读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
.教师小结:杏林子就是一个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她的生命是美丽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想使自己的生命光彩有力,就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无论构成生活背景的是快乐还是痛苦。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交流,点击“中心”,收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拓展升华
1.
学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其实,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多能引发我们思考“生命”这一话题的人或事,谁能来说说?
2.
你打算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
3.
如果让你给课题加标点,你如何加?为什么?
4.
小结:文章可以结束,课堂也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青春的生命不必像张海迪、海伦、杏林子那样有太重的负担。我想说的只是,每个人都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灿烂的阳光下!
设计意图: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精神,根据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由此而设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将“一言堂”转变为“多言堂”,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作业
1.
课下准备一篇读了<<生命  生命>>后的感受,第二课时交流。
2.
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设计意图:实践型作业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把握了语文生活化的精髓,为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生命有限
瓜苗不屈向上        
静听心跳                                  价值无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