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一篇课文的底线是什么——以《安塞腰鼓》教学为例

发布者:梁艳     发布时间:2016-09-10     浏览数:1

 

一、教材文本教学的底线

我国语文教材的主体向来是选文有专家认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定篇”是世界的和民族的文化经典,学习主要在于诵读、理解和内化;“例文”是文章或作品某些共通法则和共同样式的例证,学习主要为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和言语规范;“样本”是学生开展言语实践活动,历练读写方法,形成熟练技能的依托和凭借;“用件”则是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扩大视野的材料

很显然,在课标版教材文本中,“定篇”和“例文”性质的选文比较多,大多文本还包含了两者结合的功能因此,教材文本教学的底线应放在“精读细品,求懂知意”上,准确理解文本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写?在理解内化文本的同时,也要让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规范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将《安塞腰鼓》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俗风情)的第三篇课文,很显然是将其视为“定篇”及“例文”来看的,教学中着实应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的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本的内蕴上下功夫,特别是理解那些抽象的写意性语句,如三个“使人想起……”等句子的丰富内涵,进而挖掘文章的主旨,包括探究“安塞人那一股劲究竟从何而来”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二、读本文本教学的底线

语文读本作为教材的配套用书,其选文的作用是与教材文本有区别的它们更多地类似于上面提及的“样本”,即是学生开展言语实践活动,历练读写方法,形成熟练技能的依托和凭借所以,读本文本教学的底线应放在“略读历练,求法提能”上,教学目的旨在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在略读的基础上,相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历练语言基本功,并加深对读写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我所执教的《安塞腰鼓》便是选自与苏教版课标教材相配套的七年级上册《语文读本》的第三单元根据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一个多月的实际学情,结合这篇文章为读本选文的“样本”特征,我的课堂对文本的理解主要是整体上的感知,只是有选择性地重点解读了文章末尾两个难句的含义这样处理倒不是有意回避难点,不想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主要是我的着眼点放在“激趣”和“历练”上了我的“激趣”主要靠美读,分别用了师生轮读、重唱式齐读、唱和式齐读、感情朗读等方式,力求让学生读出文本语言的节奏美和气势美,并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与技巧我的“历练”则主要靠拟写广告创意来实现从授课的实际状况来看,这样的历练学生参与热情非常之高;从历练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技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与提高

这里还有一个前提要说清楚,就是读本文本是不是篇篇都要搬上讲台,成为教学文本?当然不必,否则它们就与教材文本没有什么区别了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调研中发现,语文读本在一线教学中普遍不为师生所重视,很多学生一学期下来,读本依旧崭新,碰都没有碰过问老师,回答很简单:现在考试连课文内容都很少涉及了,更何谈读本?这种状况很令人担忧经过思考,我们从三个方面努力改变读本的尴尬处境:一是鼓励教师每学期都从读本中精选一两篇文本开设研讨课——作为教研员,为了起到引领作用,我带头选择读本文本《安塞腰鼓》进行公开教学;二是全区青年教师会教等活动,一律选择读本文本作为教学内容;三是调研测试的阅读理解板块,必定会从读本文本中选择一篇(或段)命题这些做法虽然有的属于不得已而为之,但目的是为了引起师生对读本文本的重视,也是为了发挥读本文本作为教材配套用书的应有作用

三、课外文本教学底线

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与之相应,课标教材中设有一些自由读写单元,其教学文本交由师生根据情况自行选择确定,这就大大增强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延展性本文所说的“课外文本”主要指学生在语文课本、语文读本以外接触到的文本,这类文本如果成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其作用应该类似于前面提及的“用件”,与读本文本的作用又有所不同因而,课外文本教学的底线应放在“泛读多思,博采启智”上,即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扩大视野,引发思考进而启迪心智假定《安塞腰鼓》没有编入教材或读本,只是刊登在《读者》或《青年文摘》等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而师生经过协商都同意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那学习目标将会因不同的学习个体而显得更为自主,教学方式也将会因不同的学习目标而显得更加自由:学生可以只关注安塞腰鼓的艺术形式,以丰富自己知识储备中的相关积累;也可以只关注文中的排比语句,辨别其不同形式及整体表达效果,拓宽关于排比修辞的知识面;也可以只关注文中的联想句子,仔细体味蕴含其中的作者情感;也可以只关注安塞人的力量之源,深入探究安塞腰鼓这种民俗文化形式当中包含着的民族精神……总之,为拓展视野,充实精神,启迪智慧,只要能增补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都可以成为采撷的对象;只要能丰富学生原有情感积累的,都可以成为体验的内容

总之,一篇文本教学的底线,是要根据其选文的类别及其在阅读教学中所处的位置而定的教材文本教学,应定位在“精读细品,求懂知意”上;读本文本教学,应定位在“略读历练,求法提能”上;课外文本教学,应定位在“泛读多思,博采启智”上虽然文本教学的底线会因文本特质而异,但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却是一个总的原则,它是确保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施教主体性得以有效发挥的必要条件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