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世界

发布者:陈丽莲     发布时间:2016-09-12     浏览数:0

色在光之下产生,万物在光之下会产生明度,纯度,冷暖,甚至是色相的改变。一幅画面当中根据对象的大小,远近,主次,位置,光线的不同所产生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光与色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合而成的。所有物体都会吸收和反射光,每个物体吸收和反射的光不同,就造就了世界的五颜六色。

一、“色彩”绘画之“血肉”
   
如果说线条是诉诸心灵的那色彩便是诉诸与感觉。给予我们视觉神经最有效,最直接,最快速的视觉表现是色彩语言的绘画形式。不同的色彩关系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变化,产生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色彩可以说是绘画艺术中的生命。
    1、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
   
万千世界,五彩斑斓,色彩就是大自然中客观存在的,是一种感觉。在绘画艺术中,色彩作为表达语言和线条一样同样具有理性与感性两个方面的作用。

 2、理性塑造的作用
   
不可否认色彩对塑造人物、描绘景物,可以增强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增加美术作品的光彩,给人的印象更强烈、更深刻,塑造的艺术形象,能够更真实、更准确和更鲜明地表现生活和反映现实,因而也就更富有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

3、感性表达的作用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绘画作品,虽然构图一般,但由于色彩处理得恰当,还是能吸引观众。这里就重点强调色彩的感性表达的作用,富有感情的色彩才会引起观者的共鸣。形成共同的美感。

 

二、绘画中色彩的具体表现
    不同的地域民族的文化传统习俗和情感表达方式对色彩影响尤为重要。色彩是文化隐喻丰富的视觉因素。在中国,黄色象征权贵,也被视为天地的根源色,有“玄黄,天地之因”之说在罗马尼亚,白色视为纯洁。而在古代中国寓意则完全不同。作为中西方绘画语言比较来说,中西方色彩语言与文化情感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更加直接。
    1、西方油画的色彩韵味
   
早期西方油画多以宗教为题材,对“形”的要求远远超过对“色”重视,色总是依附于形而存在的。在古希腊哲学中,重视通过“数”来理解世界的。

 2、传统国画中的色彩
   
如果说西方的色彩是“表现性”的,那么中国的色彩则表现出“功能”的品质。在传统中国画中,颜色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矿物质颜色,一是植物质颜色。前者又称为“石色”是从各种有色的矿物石中提炼制作而成的颜色。后者又称“水色”则是从各种植物的根茎叶片中提取液汁加工制作而成的颜色。

 

3、中西交融的色彩表达
   
我们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转变成为我们自己的色彩情感,如吴冠中绘画的江南水乡景色,表现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这不就是中西交融的色彩表达。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