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的流派

发布者:高见     发布时间:2016-10-24     浏览数:0

摄影史上的主要流派

摄影术从诞生到现在,虽然只有172年的历史,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在艺术见解、表现方法、审美趣味上具有共同特点的摄影团体,形成了众多的摄影^: 术流派,这些艺术流派极大地推动了摄影的发展。

一、画意摄影

摄影在诞生之初,为了获得与其他传统艺术样式同等的地位,一开始就走了一条捷径,那就是嫁接在绘画上。摄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是模仿绘画的,并在与绘画亲缘交融和相互促进中得到了发展。画意摄影流派主张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力模伤绘画,为了达到与绘画同样的视觉感受,摄影师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1892年摄影0 体连环会、1893年德国汉堡画意摄影展览、1894年巴黎摄影俱乐部、1902年纽约的擾影分离派和1904年国际画意摄影协会的相继成立,将画意派摄影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推向顶峰。

画意摄影流派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 "高艺术摄影"和"印象主义摄影"等凡个分支。高艺术也称"极其高雅的艺术",主要是指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绘画艺术。高艺术摄影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指受绘画中的"拉斐尔前派"影响的摄影流派,其艺术特点是运用绘画的理念,独具匠心地创作出绘画效果的照片。奠基者是大卫·奥克达维斯·希尔和罗伯特·亚当逊 。希尔是一位优秀的肖像画家,他的画风被认为有着荷兰肖像画大师伦勃朗的遗风,而亚当逊是一位技术高超的摄影家,他们两个人合作,以"卡罗式摄影法"为人们拍摄肖像。其作品具有较强的绘画特征,画面有着朦胧的美感,构图严谨,具有油画般的效果。他们的合作同时也是摄影与绘画无间协作的一段佳话。

高艺术摄影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奥斯卡·雷兰德和亨利,佩奇·罗宾逊。他们对绘的模仿不仅在形式,内在的精神。他们模仿当时流行的"拉斐尔前派"绘画风格,运用导演、摆布、剪辑、拼贴、叠印的方式表现宗教、文学故事题材,画面精心设计,构图严谨,具有绘画效果。这同时也开创了一种"集锦摄影"手法。

1857年雷兰德拍摄的巨幅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是高艺术摄影最具代表性之作。作品模仿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用30张不同的底片拼贴、叠印而成。原作尺寸约为31x16英寸,创作耗时数周。他的这幅作品不仅构图严谨, 而且具有很强的教化意味,画面表现的是一位老者教诲两个年轻人怎么选择人生。画面分两个部分,左边充满了欲望与诱惑,表现的是一种堕落的人生;而右边表现的是勤劳向上的人生。画面通过对比手法,劝导年轻人要走正道。这幅作品在英国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会上展出时,引起巨大轰动,这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的成熟,他的这幅作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摄影艺术作品", 雷兰德因他的巨大成就被誉为"艺术摄影之父"。《人生的两条道路》后来被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买去用于教育子女。

罗宾逊也很热衷于用多底片合成作品,他的《弥留》就是用了五张底片拼贴制成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戏剧性情节,表现的是一个少女即将离世,亲友们悲痛告别的场景,画面弥散着伤感的气息,传递出古典画意的美学取向。1869年罗宾逊发表了《摄影的绘画性效果》一书,此书成为19世纪阅读量最大的摄影书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已故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他运用和雷兰德、罗宾逊相同的暗房技艺,使用集锦摄影法把拍摄的多幅作品, 比如石头、松树、鸟、人物等在暗房中重新组合,仿制出古代山水画的样子。他的作品渗透出中国传统画意理念,虽然这种形式在现在已是再普通不过,但其独特的风格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其作品有《独立寒秋》、《八哥》等。

印象主义摄影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追求画面的光影变幻和朦胧美感"树胶重铬酸盐印相工艺和爱默森的焦点视觉论促成了这一潮流的形成。摄影师运用各种柔焦和软焦的手段,使用表面粗糙的相纸, 刻意使照片显得朦胧,传达出"印象"般的视觉感受。代表人物有法国摄影家罗·德马奇 、乔治·戴维森、保罗·贝尔贡等等。德马奇是巴黎摄影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画意摄影作品具有很高的造诣,他选用各种材质的相纸,创作出酷似绘画的摄影作品。有为了达到绘画的笔触与肌理,他会在已经完成的照片上用画笔再做修改,以达到绘画的效果。他的代表作《人体》就是一幅刻意修饰的与绘画相媲美的摄影作品。

画意摄影流派是摄影家在艺术道路上的最初探索,这是一个历史进程的必然阶段,它为摄影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一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很多画意摄影作品。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 画意摄影过分地依附于绘画,过多地注重表面效果,为了达到绘画式的美感效果,极力掩盖平凡和丑陋,避免日常生活题材,从而忽视了摄影本身的独特性。所以在画意摄影发展过程中,很多摄影家慢慢意识到了摄影的特性,开始回归摄影本体语言,新的写实主义风格兴起,自然主义摄影流派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二、自然主义摄影

自然主义摄影反对模仿绘画,反对对照片进行人为加工,提倡用写实的手法展现摄影独特的魅力。1889年英国的彼得·亨利·爱默森写下了《自然主义摄影》,在这本书中,爱默森提出了 "回归自然"的口号,他在摄影理论上第一次指出摄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提倡摄影主体意识,主张摄影要有自己的构图法则。以这本书为标志,自然主义摄影产生了。爱默森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自然主义的发展,他拍摄了大量真实反映乡村生活的照片,代表作有《釆睡莲》、《收获》等。

三、摄影分裂主义

摄影分裂主义又称摄影脱离派,是由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与爱德华,斯泰肯等人于1902年在纽约发起成立的,他们主张"通过努力使人们认识到摄影不是绘画的陪衬,而是摄影家个人表现的全新手段",摄影器材的简约化、小型化,使得即时现场记录变得简单起来,从而推动了这一流派的发展。

摄影脱离派的创始人斯蒂格里茨在最初学习摄影的时候,也是主张模仿绘画,宣称为达到绘画的目的,以一切手段对底版以及照片进行人为处理都是允许的,因此他创作了许多唯美的画意摄影作品。但是后来斯蒂格里茨渐渐意识到这种唯美的创作方式脱离了摄影的本性,于是他开始探索摄影自身表现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纯摄影主义的理论。他开始拿着小型照相机在街头寻找题材,1892年拍摄的《终点站》被称为世界摄影史上"第一张现代摄影作品"。他斥巨资创办了《摄影作品》杂志,1905年在纽约第五街开设著名的,91展厅",极大地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他因此被称为美国现代摄影之父

摄影脱离派发起者之一的爱德华,施泰肯,是20世纪对摄影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曾多次成功组织国际性的摄影展。1955年为纪念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创建25周年,他策划筹办了 "人类大家庭"摄影展,展览宗旨是"全世界的人类是一个整体"。这个展览收集了来自68个国家的273个摄影师的503 幅作品,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摄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代表作有《好莱坞影星》、《査理·卓别林》等。

四、新客观主义摄影

新客观主义摄影起源于德文的Neue  Sachlichkeit,是新现实主义和新客观性的意思,因此也有新即物主义、直接摄影派等不同的翻译方式。新客观主义摄影家主张科学、精确地表现客观世界本身,他们对光线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将镜头对准现实中具有丰富细节的景物,充分利用自然光照, 刻画物体的表面结构,展现其丰富自然的影调和清晰的细节。

该派代表人物有阿尔波特·兰格·帕奇和卡尔·布劳斯菲尔德。帕奇从平凡的事物中寻找美,利用相机挖掘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题材,其代表作品是《长生花全景》。1928年他出版了对新客观主义摄影有着重要影响的摄影集《世界是美丽的》。

布劳斯菲尔德于1928年出版了影集《艺术的原形》,是新客观主义摄影的里程碑。代表作品是《长小枝的凤仙花》

五、纯粹主义摄影

纯粹主义摄影流派主张完全遵循摄影自身的特性,发挥摄影直接、客观和真实的原则,追求现场目视效果,强调瞬间即时拍摄,作品要具有较高的清晰度、丰富的层次、细腻的影纹和强烈的质感与现场气氛。

纯粹主义摄影流派认为只有通过纯粹的真,才能得到最完善的美。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利茨、保罗·斯特兰德、爱德华·韦斯顿 、安塞尔·亚当斯等。斯蒂格利茨可以说是纯粹摄影的倡导者,受他的影响,摄影分离派中的很多成员都开始尝试纯粹主义摄影,斯特兰德就是一个很好的纯粹主义摄影理论实践者。斯蒂格利茨在《摄影作品》最后一期用整本专辑介绍斯特兰德的作品,他的作品题材丰富,但不管拍什么,他都主张用直截了当的方法拍摄,将景物丰富的质感、影调、层次表现出来,他的代表作是《白色栅栏》

六、未来派摄影

即动态摄影,出现于20世纪初的意大利。会,强调运动、速度和力量,通过运动和速度状态来表现空间和时间。表现手法有影像重叠、虛实相辅、动作线化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丰富了摄影艺术视觉造型技巧。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视觉艺术家、未来主义摄影的倡导者安东·吉乌里奥·布拉加利亚, 其代表作有《欢迎》、《打字者》等。

七、抽象派摄影

抽象摄影流派追求超视觉、超常态效果, 主张通过摄影手法将具体的对象转换成点、线、面等抽象的形态。在转换成抽象形态的过程中,被摄对象既可被辨识,也可与现实对象毫无任何相似之处。抽象摄影流派的作品往往会引起人们抽象的美感联想或情绪上的某些反应。

该派代表人物有阿尔文·兰顿·科伯恩与纳吉等,科伯恩的代表作品有《纽约鸟瞰》 、《漩涡照片》等。

美籍匈牙利人拉兹洛·莫霍利·纳吉与妻子露西亚将各种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直接放在感光纸上,通过光线进行曝光,得到一种具有明显抽象韵味的"物影照片",这是一种非照相机拍摄的摄影方式。纳吉的代表作品有《物影照片》、《艾菲尔铁塔》等。

八、达达与超现实主义摄影

达达与超现实主义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最具神秘色彩又最富影响力的先锋艺术运动。

达达被认为是激进的,带有强烈的虛无主义色彩。达达摄影家们信奉巴枯宁的"破坏就是创造"的思想,主张"废除绘画和所有审美规范",他们鄙视美学规律, 反抗传统,在技法上釆用无意识的拼贴、摹拓、堆积构成等方式。

超现实主义以1924年法国文艺理论家布莱顿发表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为标志, 是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虽然与达达派同样标榜"下意识",但作品却并非如达达派那样无意识地拼贴、堆积构成,相反,超现实主义用一种非常理性的创作手法表现人的潜意识、幻想,画面看似荒诞不经,其实更加深入地揭示了现实生活及其本质。

达达与超现实主义摄影家们采用高超的暗房制作技术,通过使用大量的道具或运用特殊的摄影技法,如多次曝光、摄影蒙太奇、透明底片夹印和多底叠放等,创造出超现实主义的效果。这两个运动的代表人物有:菲利普·哈尔斯曼, 他与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合作,拍摄了很多效果强烈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代表作品有《原子达利》;德国人约翰·哈特菲尔德,摄影蒙太奇大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批判性,被称为虚无主义政治题材照片剪辑家,代表作《阿道夫吞金术》;杰里·尤斯曼擅长暗房特技制作,被称为"影像的魔术师",代表作为《漂

浮的树》;曼·雷创造了  "物影照片",代表作品有《骗人的泪珠》和《安格尔的小提琴》。

九、社会纪实摄影

社会纪实摄影强调摄影的现实性与社会性,注重所摄对象对社会的影响。社会纪实摄影家们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他们关注人类生存环境与命运,用镜头全面真实地记录下人类的一切活动。社会纪实摄影在摄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可以影响社会舆论乃至政府政策,是一种推动社会改良、唤起社会良知的重要手段。

社会纪实摄影的代表人物有:

雅各布·里斯,出生于丹麦,后移居美国。他深入纽约贫民窟,拍摄美国城市中贫民的悲惨生活。他的作品《另一部分人的生活情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发了人们对贫民窟问题的关注。他的作品受到罗斯福总统的重视,贫民窟最终被捣毁。

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海因明确指出要用摄影的手段"揭露那些应予以批判的,歌颂那些应予以赞赏的"。他开始拿起相机关注移民问题,拍摄了大量关于美国童工悲惨遭遇的照片,这些童工照片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促使美国国会通过了立法禁止雇佣童工。

十、勘的派摄影

勘的,原意是"直率"、"坦白"、"自然真实"。在摄影中,堪的派主张在被摄对象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适时抓拍,不允许对事件的发展过程施加任何的人为干预。

该派代表人物犹太人埃里奇·萨洛蒙,擅长偷拍、抓拍,因对重大政治、外交活动的报道而闻名。代表作《海牙会议》、《你看这个人像什么话》。

另一个代表人物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提出了著名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此理论强调瞬间抓拍,主张在按动快门的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将事物的形式与内容、时间与空间同时恰当好处地呈现在画面中。这也为后来者设定了一种超越的难度。所以在后来,出现了弗兰克的"非决定性瞬间"与之相抗衡。1947年布列松和乔治·罗杰、罗伯特·卡帕、

大卫·西蒙等人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新闻摄影师的独立组织、"马格南图片社",拍摄了大量令人难忘的图片,代表作是《布鲁塞尔》。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