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10-24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要求

提交者:潘松树     提交时间:2016-09-03    浏览数:0     

我叫潘松树,是上潘小学现任校长,20多年来一直热衷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上潘小学是一所地道的村小,坐落于阳新县白沙镇七峰山下。即使地处国贫县,也不能磨灭上潘人追求“更好的教育”的梦想。为了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我认识到走教育信息化之路是改变现状的唯一途径,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最佳选择。现在针对自己多年来的工作作如下介绍:

2004年起,上潘小学乘“农远”工程东风一路走来,于2009年就实现了“班班通”,利用远程教育设备的学科覆盖率达到了100%,能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活动的老师达到了100%,一些依托信息技术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模式正逐步应用于上潘小学日常管理工作中。目前,上潘小学教育立足网络环境,整合优质资源,突出网络应用,已把QQ群、论坛、桌面办公窗口与日常办公有机融合,组建了一个高效、实用的办公自动化环境。

在农村小学推行教育信息化,要重视校长的信息素养提高,要重视信息骨干老师的培训,这是后期复杂、繁琐的信息化创新与维护工作基础。早在2004年上潘小学就把我作为信息骨干培养,曾多次被派往武汉进修学习,现在他已成长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引领人。

在硬件建设方面要舍得投入,不仅仅依赖于上级的拨付。从2005年至2009年,上潘小学每年大约投入3万多元,用于硬件购置。他们前期重视老师办公电脑和多媒体教室建设,2008年起加大“班班通”建设力度,2010年后着力于资源建设与网络应用。

早些年上潘小学在编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信息化基础几乎为零。他们靠着一股子钻劲,加上不断的大胆创新,排除了各种困难,在小学教育信息化之路上硬是走出了“上潘特色”。

其中因地制宜,研训结合,是上潘小学解决教师“信息化难”问题的宝贵经验。为了解决教师“信息化难”的问题,他们在教师培训上花的时间最长,耗费精力最多,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06年起,上潘小学通过自主摸索并尝试“结对子”“一拖三”“分组协作”等多种培训模式。现在所有老师都能使用电脑进行日常办公,并且组建了自己的技术团队,在硬件维护、系统维护、网络维护和课件制作方面各有所长,他们随时准备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信息技术问题。在国家级网络培训项目中,先后有6人曾被评为优秀学员,在省五优作品竞赛中有10多人次获得过一等奖。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上潘小学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中“难、繁、杂”问题的利器。他们依托信息化技术,让复杂事情简单化,不但让各项管理更专业,还让诸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为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新尝试。

让老教师也能兼职,这是上潘小学善于挖掘信息化优势的典型成果,2010年,在图书室管理上就实行了“一生一卡”的管理模式,他们先为图书编条码,做好分类工作,然后采集图书信息,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再用EXCEL批量入库,配上一把条码扫描枪就大功告成。大量的借阅与归还记载工作均由电脑完成,可随时查阅或导出。这种管理模式即使是老教师也能轻松兼任此职,现在学生也能自主管理图书室了。此模式曾被嘉鱼县、荆门市几所学校借鉴,并在荆门市图书室管理研讨会上得以推广。另外,学校在校具校产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功能室管理方面都在逐步尝试数字化管理。

资源库建设是上潘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十年来的资源积累与整合,让他们资源库内的资源日趋丰富,日益完整。他们除了把中央电教馆、湖北教育网台等省、国家级优质资源链接于内网主页上外,还把校本资源和自己购买的《悠悠资源》和《西游学记》两套完整的全学科本地资源囊括其中,使内网资源得到高度整合,既丰富、又适用。上潘小学这种让单机资源网络化,个别经验全民化,媒体资源本地化的理念,有效解决了资源调用不便和网络无限缓冲问题,方便了教师,改善了课堂。

为解决缺乏专业英语教师的问题,上潘小学让信息化为英语教学助力,2008年上潘小学6位教师历时1年,将湖北省电教馆耗资300多万元制作的约500G容量的DVD碟片资源,进行了二次加工,经过提取、切割、分类、编码、压缩、转换、整合等一系列工作,建成了涵盖小学三至六年级全部英语课程的视频教学网站。这不仅解决了光驱读碟不畅带来的不便,还得到了省电教馆技术部门的高度认可。这既是对上潘小学信息化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上潘人勇于发现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的褒奖。

上潘小学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得到了极致发挥,他们针对农村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较差这一现状,创新利用EXCEL制作一个微型网页与XP的桌面项功能有机结合,开发出一个简单易用的桌面办公窗口。学校发布通知公告、存储文件、调用文件、电子备课、精品推荐等均可在这方小天地内轻松完成,让事务安排、办公协作、资源共享、文件存储、资源调用变得十分便捷,这是上潘小学教师的网络办公利器。

学校论坛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大餐:从最初的留言板、动易BBS,到今天基于Discuz!搭建的学校论坛,这一次次的改版反映了上潘小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为了满足教育工作需要,论坛开设了多个特色版块,新增了多个插件。自20151月份改版以来,现已有存帖29054个,解决教师实际问题100多个,评出精华帖子40多篇,发表教学日志和教学说说3542篇,论坛的开启不仅改变了办公模式,提高了办公效率,方便了教学交流,还改善了家校沟通的氛围。

上潘小学致力于构建无处不在的信息化育人环境:近年来,上潘小学的第二课堂在“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的依托下发展迅速,辅导老师们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借助学校现有的设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营造了一个个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让音乐、绘画、舞蹈、书法的辅导活动更加直观,更加生动。许多来自于网络的专业视频教学片断,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还有少年宫影院的开播,留守儿童的亲情对话都是典型的信息化应用案例,让学生赞不绝口,让老师拍手叫好,让信息化育人环境无处不在。

上潘小学信息化的成长远不只是一个学校的发展,她是阳新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缩影。早在2004年前就得到了县教育局和电教馆的扶持,特别是近几年,阳新县教育局柯局长和阳新县电教馆袁馆长经常来校调研信息化工作,对上潘小学加大了硬件投入,从教学楼重建到综合楼的新建,从电子白板更新到微机室装备,都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农村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关心与支持。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挑战,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明确任务,逐步深入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上潘小学将继续开展校本培训,缓解供需矛盾。继续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应用深度。继续扩大辐射范围,让优质资源全民共享,让成功经验广泛交流。同时在区域间还需肩负着帮扶和引领作用,为白沙镇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良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要结合本次培训谈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上的优势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