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10-24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要求

提交者:陈绪全     所属单位:阳新县附属学校     提交时间:2016-10-14    浏览数:1     

信息时代,互联网席卷着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以锐不可当之势向学校袭来。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携带电子设备走进教室,随时随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学生开启了全新的网络学习模式,老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新型师生关系也考验着传统教师的承受能力。信息网络时代,教师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变化?怎样转变,教师才能站稳讲台?怎样转变,才能成为现代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呢?

一、直面改变,改变自己才能跟上学生。

  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如今的学生,是“数字原住民”的一代。他们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信息技术交流和互动。

  这一代的孩子喜欢快节奏的非线性的信息获取方式,他们很大程度上依靠科技来获取信息,并以此进行社会以及专业的交流。他们擅长快速地处理信息,反感传统的讲课模式,喜欢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学生改变了,教师也需要自我调整,才能跟上学生的步伐。

  这种改变首先是理念层面的。即使今天最顶尖的教师,明天也可能在技术上落后于青少年。因此,教师只有使自己“数字化”,才能不被新时代所抛弃。具体说来,教师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突破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与学的方式;要用“创新型学习”取代“维持型学习”,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未来知识;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服务者、帮助者、知心朋友。总之,老师要改变过去传递和灌输知识的做法,更多地为学生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集中经精力从事创造性的活动。

  从教师专业发展层面而言,大数据时代的教师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从被动适应到主体参与、从个体工作到群体协作、从显性过程到隐性过程、从知识接受到知识建构、从了解信息到培育智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老师感觉自身的权威性受到挑战。而数字化时代的优秀教师,必须具有强烈而持久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能充分利用并不断寻求促进自身能力提高的机会和资源,逐步培养自我控制、自我引导、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心态开放,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变化。

  田俊(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有一次,我发现一些学生公然戴着耳机上自习课。走过去询问原因,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正在通过“喜马拉雅”收听《世界通史》。而另一名拿着手机的学生,也在通过网络选学国外一所大学的《近代物理学史》课程。当时我很震惊!真有一种“学校被攻陷”的感觉。

  可是,我很快意识到,这不正是学校所追求的理想教育的方向吗?即学习者可以随时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1980年代,学校要求学生能不能戴手表,因为老师担心学生上课总是看手表;1990年代,学生穿牛仔裤是离经叛道,现在连老师自己都在穿;2010年代,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担心学生玩游戏影响学习。如今,互联网、智能手机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面对未来的生活里面,我们怎么能够把学校的教育与未来的生活方式相割裂呢?

  互联网时代,师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学校的常规已经被打破,老师失去了对知识的权威,甚至我们知道的不比学生多。面对这一时代,面对社会的变化,老师们应该以开放式的心态去研究,去尝试。

  失去了知识权威的角色,教师和学校价值在哪里?如果问这个问题,其实有一个潜台词,那就是老师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在新的时代,除了知识所谓的传授之外,教师的价值在于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协助者,指导者。现在的学生爱玩手机,那么老师就应该读懂学生的网络语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教学设计,营造平等互动的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

三、积极引导,学生上网宜疏不宜堵。

  高传利(中国人民大学(微博)附属中学朝阳学校语文特级教师):过度使用手机会给学生视力造成伤害;学生把手机带入课堂,可能会扰乱课堂秩序;经常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上网聊天,可能导致学生沉迷网络……所以,对学生使用手机有所限制是必要的。

  但是,学校不应因此便一味地用强制政策进行打压。手机进入校园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从另一方面看,学生使用手机,也有很多有利的方面。比如,作为通讯工具,手机可以让学生与外界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外面的信息,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交流,增强友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微博)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手机为老师布置作业、学生记录作业提供了方便。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手机还是最好的交流工具。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校的管理。

  从更深的层面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进步,手机进入校园已成为再正常不过的事。学生大量使用手机,既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也表明整个社会的观念、意识发生了变化。面对这种变化,教师的心态是否也应当有所调整,教学方式是否也应当有所改变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从而让自己适应发展变化的新情况。

  当然,作为教育者,教师应当正确地引导学生,最大可能地让学生避免因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管理育人的合力。更重要的是,要制定一个合乎情理、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比如有些学校,允许学生使用手机,但到校后由班主任统一收上来,放学后再及时还给学生,这样的做法有人情味,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四、包容接纳,和学生一起拥抱网络世界。

  王丹(北京市大兴区旧宫中学教师):互联网时代,手机、iPad成为教具或学具、网络获知成为重要的学习途径是将来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目前老师对学生的正确使用手机的管理也应以引导为主,而不是惧怕或阻止学生使用手机。比如,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课堂上讨论交流,回家后还可以和学习伙伴一起预习,商讨问题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教师不再是拥有知识的权威者。当教师与学生以相同的“学习者”身份出现时,教师必然需要回归真实本性。所以,老师们应该怀有一颗包容的心,不要拒绝,不要恐惧,大胆地让孩子去接触网络,也让自己去拥抱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结合学情,在学生的手机管理上,我比较支持公约式和暂管式两种方法,公约式即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约束机制,作为班级成员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学生间的监督与约束,达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目的,此种方式适用于班级管理机制健全、运转成熟的班级。暂管式为班主任或指定班级成员对学生的手机进行监管,通过统一收、发的方式进行管理,在使用时统一发放,这种方式牵扯精力较大,效果比较明显,略带强制性,适用于新组建的班级或班级管理机制尚不能发挥充分作用的班级。

  所谓堵不如疏,当前学生不当使用手机的时间主要在休息时间。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用有益身心发展的文娱、体育活动代替玩手机,可有效帮助学生认识到手机不是娱乐的全部,更不是生活的全部,手机只是一种有利于生活和学习的工具。

学习精神可佳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