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10-24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要求

提交者:方长风     所属单位:阳新县附属学校     提交时间:2016-10-17    浏览数:1     

       微课用于讲解练习讲解


      教师让学生课前课后收看展示答案的微课,课上讲解重点知识、解答问题。  

       例如在完成《孔雀东南飞》教学内容后,我编写《<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总结》的练习,由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在课堂上我详细讲解练习里的重点知识,如“相”“见”的指代用法、“公姥”“作息”等偏义复词的概念和翻译、“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文的翻译。其余的练习答案,由学生自行收看微课来解决。在微课里,我注意对答案进行引申、归纳,如《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我提醒学生前面学过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在解释“谢”,提示学生在《鸿门宴》学过“谢”的几种意义,把两篇课文“谢”的意义收集归类,掌握“谢”基本意义;在解释“得”,要求学生用《荆轲刺秦王》学过“得”的意义来解释。在讲解“槌床便大怒”“自名秦罗敷”的“槌”“名”活用动词,要求学生用《鸿门宴》总结的名词活用动词规律来判断、翻译。微课讲授练习容量大,程度深,内容细;可以兼顾不同学生,做到分层教学;态度亲切,易于让学生接受。同时让教师摆脱繁杂的教学,讲解重点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由于不同以往直接展示,学生想对照答案,知道正误,积极收看微课,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在完成《兰亭集序》教学内容后,我制作《<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总结》练习微课,由学生课后观看。课堂上,要求学生针对微课展示的练习答案,提出问题,我当场解答。比如有学生问道为什么“《兰亭集序》,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我展示《兰亭集序》书法的图片,简单说明王羲之“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有的学生不太了解序言的作用,我分析《孔雀东南飞》的序言交代主要内容,《兰亭集序》说明写作目的,让学生知道序言的写作两个内容,顺带要求学生读书时先看序言。有学生不知道“或取诸怀抱”的“诸”合音字是什么意思,我解释是“之于”两个字的读音的快读拼合,还列举“何不”为“盍”,“ 而已”为“耳”,“不用”为“甭”等常见合音字。有学生问道判断句如何认定,我结合练习三个例子,说明从语法和标志判断;还有学生不知道状语后置,我分析句子成分,对比常式句和变式句,说明倒装的现象。微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教师由授业转为解惑,教师易于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周从《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挑选三篇文章,要求学生周末阅读。事先制作微课,告诉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时,关注作者、背景,讲解文章特点、与课文的联系,最后要写下感想、摘抄名句、记录事例。把微课放在班级电脑或发到学生Q群,学生看了微课了解不同文章特点,知道阅读文章的技巧,积累写作素材,充实自己思想,提高境界,扩展视野,陶冶情操。教师用微课的形式讲解这些文章,如同面对面交流,熟悉的声音,细致的指导,耐心的启发,让学生觉得像往常的上课,倍感亲切;也让学生觉得教师就在旁边监督,不敢偷懒敷衍,积极认真完成任务。这样的方式还可用在较长的假期里布置作业、公布答案、讲解方法等。  
 
信息化教学组织形式不局限于课堂集体教学,而是更加灵活多样。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