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11-10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要求

提交者:汪本启     所属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附属学校     提交时间:2016-10-19    浏览数:3     

 

              关在历史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技术就是用多种媒介来传递和展示信息,一个信息不仅使用了文字说明,同时使用了图形、图像甚至动画、再配上声音等等,使其感染力大大增加。最典型的例子是电视上的天气预报,过去只有声音加文字,而现在加上图形、图片和动画,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它可以使抽象历史形象化,文字材料音像化,复杂历史简单化。

一、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的展示

人们对文物和历史遗迹最感兴趣,然而这个兴趣很难满足。现在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珍贵的历史文物做成电子图片,课件或做成电影等,通过网络或光盘提供给研究者或学习者。历史遗迹则可以制作成电影、光盘,让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点播。

现在一些历史资料库中已经有这样的资料,使用后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将学生自己发现的文物,制成多媒体,在班级或网络进行展示。过去,学习历史只关注课本或文本资料,对文物或实物资料尽管有兴趣也无法接触,现在网络平台上,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加强这一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二、电影资料的利用

电影已经有了百余年的历史,所有电影(包括故事片和记录片)都是研究这百余年历史的重要资料。只要用多媒体技术对原始的电影片进行适当的剪裁、编辑,它们就是历史教学中最好的史料。

这些影片不仅可以用来补充教科书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历史的形象感,同时也会吸引学生从各个方面关注近百余年的历史变迁。以上海为例,三十年代的电影中所保留的关于城区、街道、服饰、商业、交通等各方面材料,都可能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再如,十年“文革”期间的电影,虽然烙上了那个时代极“左”的印记,但它能帮助80年代出生的学生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当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及其思维方式等。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三、统计数据的形象展示

自二十世纪以来,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断涌现,其中相当多的学派都使用了类似自然科学的统计方法。他们在表述自己研究成果时,常常使用了大量的统计数字,结果使得不少历史工作产生怀疑:过多缺乏人性化的统计数字是否会使历史学科变味,因为历史学说到底就是人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门学科,应该充满人性。

我们认为,当历史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触及到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各个方面时,使用统计数据是理所当然的,它会使历史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但是在表述成果时,得不到公众的理解,也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关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经济史中的土地数量、人口数量、货币流通量等等,看起来是枯燥的数字,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历史变化的某些重要规律。问题是怎样找出这些数字与历史变化的相关性,怎样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它们的运动,并从中得出规律性的东西。最后,还要将结果还原为形象的可以为一般人所理解的形式公布于众。这中间,不但要使用计算机处理技术,还要使用大量的多媒体技术。物理学和生物学已经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说明展示宇宙大爆炸的原理和基因的原理。在不久的将来,历史学科同样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复杂的历史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历史规律。

四、多媒体历史教学案例

现在,已有不少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几乎每个历史专业网站和历史教学资源库&平台都推介了许多优秀的历史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应用于历史教学,其优势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无法比拟的,它通过画面、色彩、声音等,产生强大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将极大提升历史教学的课堂效果。

中国教育基础网上介绍了江苏省吴县市苏苑中学张维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案例,内容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六节《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现将张老师关于这堂课的设计思路介绍如下。

1.图色组合、渲染气氛:本课件首先利用Photoshop制作出一张组合画面作为封面:将骷

髅、坦克、将士出征前亲人的送别场景等图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配以黑色为背景色,以渲染世界大战的凝重;画面中部教学课题中的“和”字则凸显红色,以营造战争的残酷特征。这样设计,一开始就给学生以强力的视觉冲击,学生很快便产生这样一种感觉:战争如此冷酷无情,我们该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同时,这也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一战真的会是这样一部血淋淋的战争史吗?

2.层次分明、提纲挈领:利用Authorware设计出简洁明快、交互性极强的操作菜单。本课

主菜单分为“引入”、“新课”、“小结”、“练习”及“退出”五步,分别点击便进入相应子菜单。例如点击“新课”,进入一级子菜单:“原因”、“经过”、“结果”。点击“原因”又可进入二级子菜单:“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在每一层子菜单中又都附有返回功能,一旦错误操作或者未讲解清楚可以点击重新演示。
   3.图片时政、激趣导入:本课以热点时政“北约轰炸南联盟”为切入点,将学生熟知的两个人物:克林顿和米诺舍维奇放在一起,配上F117A隐形轰炸机,并以南联盟遭轰炸后正在燃烧的建筑物为背衬图示,利用Photoshop技术组合为一幅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指认后,点击便随即出现一幅巴尔干地区的三维地图,教师进一步指出:南联盟位于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地区历来是帝国主义国家必争之地,不只是现在,其实早在近一个世纪以前,该地区就曾成为过帝国主义的火药桶,进而引发了一战。这样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灵活多样的特点,把新课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具体而亲切,一下子就进入预定的教学活动轨道。
    4.
直观演示、突破难点:一战爆发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而战争爆发的根源更是难中之难。为化难为简,易于学生理解,设计出两份表格:《美德钢煤产量增长示意表》、《英法美德实力比较表》。前者利用Excel设计出柱型动态图表,直观演示1870-1913年美、德两国工业增长速度之快;后者则通过工业发展速度、所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及相对位次、殖民地面积位次等多方面详细的比较,具体揭示出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因谋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最终引燃世界大战。这样的设计变抽象化、概念化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5.动态地图、生动形象:教授历史,尤其是战争史不能忽视历史地图的运用。本课选用两副欧洲动态形势图:一幅在讲解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三对基本矛盾时应用,通过每对矛盾两个国家所处地域的闪亮及动态对抗箭头进行展示;另一幅在讲述一战经程时应用,动态展示参战双方的各成员国、东西两条战线及主要战役地点。这样处理,能够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把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易于理解和掌握。
   6.录相展示、情境再现:设置历史情境教学,是历史教师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手段。本课选用“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日德兰海战”、“美国参战”等录相片段,图、文、声并茂。这样既避免了枯燥的讲授,使得课堂教学紧凑、节奏较快;又可减轻学生压抑、紧张、被动的心理状态,达到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
   7.图示小结、聚合思维:通过信息、视觉、图像化方式进行教学的图示法是历史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优势显而易见,而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动态图示便能充分发挥图示教学法的优势。本课小结的设计便采用了这一方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连续点击,逐步展示出本课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既使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了实时检测,促其当堂巩固,可谓一举两得。
   8.思考讨论、发散思维:练习是学生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最系统、最经常的实践活动,精心设计的好的习题,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犹如画龙点睛之笔,既可以深化知识又可以培养能力。本课结尾由电脑屏幕直接给出这样一道开放式的讨论习题:请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一个多世纪以来巴尔干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的内外因素。教师给出必要提示,结合课堂所学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阐发自己的观点,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并渗透德育教育,凸显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