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10-24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要求

提交者:项敏     所属单位:阳新县附属学校     提交时间:2016-10-21    浏览数:0     

课堂实录

师引导:在课下,大家已经多渠道收集了各种保护环境和海报的资料,咱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变个魔术给大家看看。“雾霾”是近几年来的一个新名词,如果世界全被雾霾笼罩,就宛如失去了色彩。大家觉得雾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把学生分成左右两组进行比赛)

 台下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课件出示被破坏的环境系列图片,给学生心灵上带来震撼。

引导学生思考:看了上述资料图片,你有什么感想?我们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用海报来表达。

海报——又称宣传画或招贴画,要求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距离内产生清晰的视觉信息,准确传达特定的主题。这就要求招贴画要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现代化设计手段,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使人们在短时间内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起到宣传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从感性上认识招贴;学生自己展示收集的招贴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上课就注重激发学习兴趣,使多数同学都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为上好这一课创设情境,打好基础。

 赏折作品,感悟设计

观看课件:课件展示部分典型的公益招贴,引导学生欣赏公益招贴鲜明的

主题和新颖的创意。多媒体画面图略。

 师引导:你认为创意最新颖的如贴是哪一幅?表达了什么主题?

 生

1:《生命之吻》

最新颖,

绿叶代表生命,

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珍惜绿色。

 生

2:《保护地球》最新颖,画面主题直指白色污染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利措施,我们扔掉的将是地球。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要进行公益招贴设计、首先要确立鲜明的主题,还要有创意构思,然后运用视觉造型的方法,生动地表达出来。谈主题,讲创意,相互交流,加深对主题和创意的理解,捉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层层剖析,启迪设计

1.了解公益招贴的设计要素,为进行公益招贴的设计创作做准备。

 课件出示典型的招贴画,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图片《保护母亲河》

 师引导:仔细观察这幅招贴,除图形外,还有什么?(学生争先回答)

 生

1:有标题、标语,标题是“保护母亲河行动,跨世纪绿色希望工程”,标语是“保护母亲河”。

 生

2:有文案,内容是“五元捐植一棵树,二百元捐植一亩林,二百元捐建一亩坡地改梯田”。

 生

3:有随文,内容是单位的名称、地址。

 2.公益招贴的创作过程,关键是创意。

 总结:

海报设计的基本要素

A、主题画面   B、主题语C、辅助文字

环保海报设计可以正反两个角度入手。

正面:节约水资源、垃圾回收、绿化、保护动植物等

反面:大气污染、水污染、森林火灾、滥砍滥伐、土地龟裂沙化、白色污染、垃圾污染、能源浪费等。

 

作业

师:以“保护生存环境,爱我美丽黄石”为主题用线描或撕纸贴画的方式创作一幅环保海报 。要求醒目、生动、诉求准确。

引导学生分析黄石\校园环境:空气质量,道路交通硬化状况,绿化美化,公厕数量和卫生状况,城市卫生,校园卫生,垃圾处理,教室美观、舒适度等。

然后把学生分为三个环保大组,每大组4到6人一小组,在小组中交流合作,画草图,捕捉灵感,并用集体的智慧创作作品。在学生创作时,循环播放环保海报图片和轻音乐,带给他们灵感。他们也会遇到各类问题,比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展示评价

环保小组长展示合作完成的环保海报,并讲解海报设计的思路,从立意、构图、色彩等方面自我评价,

“今天,每个同学都是环保小明星”。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了环保的快乐、创作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等。鼓励学生将对社会环境的关注转化到自己的实际行为当中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最后,请学生和我一起做动作: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心,保护环境,责无旁贷!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经济条件的迅速提高,21世纪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合理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美术教学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对学生发掘美、认识美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会为学生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提供了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提高,其更大、更优越的作用必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作为新时代的我,对于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更是感触良多。

一、提高兴趣发现美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符合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如何引导中学生走进美术学习的殿堂,提高学习美术兴趣?除了用美术本身固有的艺术美和教师讲授美术知识、技能等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外,发挥互联网等多媒体优势,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多媒体是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以此来创造出生动有趣、形象逼真的环境,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他们感到课堂就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一个美的天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可以给予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的支持,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理解和产生兴趣,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全身心的投入,创设乐学的情境。如教学七年级上册《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料外,充分利用互联网快捷、信息量大等特点,向学生展示古今中外画家表现的场景,戈射收获、推磨、二牛抬杠、清明上河图、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佣、梵高的播种者等等,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有了观察各种劳动的韵律美、色彩美、线条美、力量美等的直观效果,以此作为很好的媒介,既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也为诱导学生热爱劳动提供很好的契机,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各国灿烂文化的情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总之,通过大量、快捷的互联网优势,向学生展示美术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在轻松输快的环境中学习美术,知道学美术并不难,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形象直观领略美

变抽象、空洞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的最主要特色。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搜集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深感痛苦。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管是美术课中的欣赏还是美术的欣赏课,效果则大为改观。

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如《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物品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物体旋转起来,欣赏物体的多个侧面,其优美的造型,独具匠心的设计以及面面俱到的美观性必将体现的淋漓尽致。又如《清明上河图》,多媒体直观展示,附有声音和文字,让学生领略船夫的呐喊声、船桨击水声、小贩的叫卖声、驴呼声、马叫声、牛哞声、狗吠声、车轮辗地声、妻子呼唤晚归的丈夫声、母亲叫小孩子吃饭声、小媳妇斗嘴声、买家卖家讨价还价声、农夫的闲聊声……观赏着,冥思着,聆听着,沉醉着,不知不觉间,学生己身在其中了。

三、营造氛围感受美

电脑画面色彩丰富,动画效果栩栩如生,还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资料,配制音乐,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美中育人。多媒体技术能为美术欣赏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和环境,能营造出美的氛围,引起学生美的情绪反映,激发同学们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传统方式的教学中,由于教材图片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太小,在欣赏时视觉效果较差。而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的作品为数字化图像,画面精美逼真,可以展示全图,又能作局部放大欣赏。例如,在欣赏杨.凡.埃克的作品《阿尔诺非尼夫妇像》时,作者在画面墙上的小圆镜里精细描绘的画外景物从教材上很难看清楚,而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局部放大,就能清楚地观赏到,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到作者的画风是受传统细密画的影响以及油画所具有写实表现力的特点。在工艺美术的服饰和广告作品欣赏中,如果让学生只限于欣赏教科书上静止的画面,学生是很乏味的。而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课前编辑好的时装表演和动态广告呈现给学生欣赏,更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激情,达到高效能的欣赏效果。又如:我在中国画《苍松翠柏》的教学设计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从真山、真水导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然后演示中国画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运用PHOTOSHOP中的“效果”:将大自然的真山,真水“效果化”,如:线描,色彩,变形……等, 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领略线条美、色彩美、动态美、意境美、祖国山河壮美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后用动画形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完成一幅作品,学生们被眼前的画面惊呆了,异常兴奋,跃跃欲试,最后都成功的完成了一幅中国画。

多媒体技术可以穿越历史时空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浓缩往事让学生历历在目,可以故事重演让学生一睹为快,更可让历史与现实接轨,从古代的兵马俑、雕塑……到现代的建筑壁画、大型的浮雕作品……都可以通过多媒体一览无遗,在谈古论今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美的追求,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四、积极主动创造美

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教师操作,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计算机可以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顷刻间变为形象的画面。还可以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通过设计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审美创造和动手设计制作能力。如教材中《我设计的书》一课,实际是给书设计一张封面,所以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设计演示教学,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索学习、互动学习,打开学生的设计创作思路。本节课在作业设计方面有更大的创新,平时学生用画笔在作业纸上画,现在利用电脑WINDOWS中的“画图”程序进行作业设计,这样可以打消学生“形象画不准,色彩涂不匀”的顾虑,学生能为自己理想的设计方案而努力设计。可以直接按自己的设计指令,绘制出自己满意的图形、文字也为和色彩,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绘制质量。在以往如果在完成后的设计作品不满意,需改动一下,那就等于重新绘制一张新的作品,而此时有了电脑,你就只要在原来的作品上用各种应用工具,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省时省力,而且可用更多的时间追求创意和效果。

如教学《我为校园添色彩》,要求学生用摄像机、照相机、手机等多种工具去记录生活中的美,有的学生,拍下了阳光下的教学楼,有一种韵律的美;有的学生拍下道路两旁的树木,既能学到近大远小透视原理,又有一种整齐的美;有的从高空中拍下了做操的学生;有的拍下停放有序的学生的自行车等。拍摄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截取其中有趣的画面,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再将自己美术实践活动的成果在班级展示,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美术实践能力。这既是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美术实践的结果,也是学生发展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过程展现,再结合课堂内容要求,学生就能更好地形成动手创造的潜能,就能灵活主动地形成自主发展的美术实践能力,能举一反三,从感知能力逐步形成形象思维能力,形成较好的价值取向,创造性地学好美术。只有学生将学习美术转化成自觉行动,勇于实践,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才能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实践证明,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有利于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传授和培养,是美术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这种教学手段,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训练,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获得初步的美术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发展创造精神,陶冶审美情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境界。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