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10-24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要求

组长 已推荐!

提交者:刘林生     所属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附属学校     提交时间:2016-10-21    浏览数:0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单元导学课的实施策略

1.注重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对导学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条件,同时也是课堂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同时也要明确具体。另外还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学生目前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是什么?(2)在先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了解?(3)在教学过程中,哪一部分是重点,哪一部分是难点?(4)在教学过程中,哪一部分内容有可能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例如在“乘法”的“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习中,在教学之前,教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普遍掌握“400×2=?”的计算方法,但其计算方式不够简洁或者存在理不清的现象,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可以设定为:(1)让学生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同时能够进行口算和应用,对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意义进行体验;(2)积极对多种口算方法进行探索和优化;(3)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2.实施分层教学,合理进行分层设计。新课改要求,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针对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个性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施导学课设计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进行综合考虑,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分层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将小学数学课堂变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高效课堂。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就可以在其应用和拓展中设计以下问题:长为3cm、宽为2cm、高为1cm的长方体,共有两个。问题一:怎样计算每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这一问题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进行了解,学生大都可以自主解决这一问题。问题二:如果把这两个长方体拼接成一个大长方体,那么有几种拼法呢?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借助学具拼摆,找到答案。问题三:所拼出的大长方体,哪个表面积最大?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计算。问题四:能不能把4个以上的小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能拼出来几种?拼出来的大长方体表面积分别是多少呢?这一问题则可以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进行设计。这样以上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不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层次性,有助于提高全班学生整体水平。

二、小学数学中单元导学课的应用实例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分析“单元导学”应用的价值,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进行设计如下导学案:(1)单元教学内容:解决问题。(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其中内容主要涉及加法、减法及乘法和加法或者乘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然后教学生学会用小括号。(3)单元教学要求:本单元教学要求主要有两点:①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并且能够会用两步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了解小括号的作用。②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学课时设计:分四个课时进行讲解。教学过程:(1)导入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们最喜欢玩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投影仪看看游乐园有什么好玩的吧。在投影仪上播放游乐园情境图并提问学生:“他们都在玩什么?”把学生吸引到游乐园画面上。然后适当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看看有多少人在划小船?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提出问题。(2)合作交流,探索问题答案:通过观察图片可以进行提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呢?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有多少人在看戏?(3)小组合作交流:①提出问题,怎样计算看戏的人有多少呢?②独立思考,然后把想法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③选择代表在整个班集体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写在黑板上:方法一:22+15=37(人),37-6=31人,方法二:22-6=16(人),16+15=31(人)。(4)通过进行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5)提出问题:你能将方法一或者方法二中两个式子写成一个算式吗?然后让学生进行列综合算式,最后教师板书:(1)22+15-6,(2)22-6+15,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6)小结:通过设计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明确条件,并能提出问题自主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单元导学是对一个单元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准备。同学们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感到迷茫,同时也能够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迁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单元导学课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合理制订实施计划,增强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