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10-24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要求

提交者:黄攀     所属单位:阳新县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2016-10-23    浏览数:0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在“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粉笔盒、篮球、象棋、螺母、魔方、易拉罐等,另外再展示出一些美丽的图形,比如:中国的故宫、天坛、长城、古老的埃及金字塔、比萨斜塔,纵横交错的立交桥、精巧的陶瓷制品等。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形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初三几何《圆》第一课时,教学一开始,利用flash动画显示小动物乘坐装有各种轮子的小车的情景,学生发现:小动物在乘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车轮的小车时,上下颠簸、惊恐万状,而在乘坐圆形车轮的小车时,则平稳舒服,怡然自得。那么,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圆有什么特点呢?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这一章节的学习中。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机技术可以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变静为动,可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为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架起桥梁;变静为动,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强化算理教学 ;变静为动,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提高认知水平;变静为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一些图形的变化进行动态的教学。现在有不少教师用几何的一些图形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把图形生动地展示出来,把一些很复杂的点线关系从不同角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对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建立空间概念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在讲“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中,以前的口头讲授很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学生总感到很模糊,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而现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一个点动起来,轨迹也同时呈现出来;一个长方形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不停地把轨迹表示出来,学生很容易观察到面动成体的效果。脑中有了动画的效果,这时你再提出如果是个半圆面绕着直径旋转后会成为什么体的话,学生就会立刻在脑中旋转起来一个球体,那么直角三角形┅┅还有什么会难道他们呢?只要给他们创造一个空间,那么他们一定会给你展示出一个丰富的世界。这样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的学科,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解 “轴对称”概念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蜻蜓,这只蜻蜓刚“飞”上屏幕,立刻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起源的四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其他轴对称的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这样既高效优质地完成了数学教学任务,又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利用多媒体手段,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探索创新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激活学生的创新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教师可以在复习圆柱体积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想圆锥体积该怎么计算?通过课件演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然后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再倒入圆柱形容器,看几次能倒满。通过实验,让学生讨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跃跃欲试,情绪十分高涨。然后再出示“高相等底不等”“底相等高不等”“底和高均不等”等几组实验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创设切合实际的教学情景,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把学习当作负担,使学生变得乐学、好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信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教师教的更精趣,学生学的更有趣,从而使数学教学迈入崭新的天地。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