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11-10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要求

提交者:邓华玉     所属单位:阳新县洋港镇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2016-10-29    浏览数:1     

《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背后所藏的深意,并能通过读、写、说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话题   第一次跟同学们一起学习,请允许老师做一下自我介绍,同时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小礼物送给大家 这是一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很有文化内涵的。哪位同学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好的。那么在今天这个特殊的课堂上,你觉得谁是你们的朋友? 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智慧。今天,我们就来见识一段特殊的友情。(板书并齐读课题)这是发生在昆明翠湖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师:在昆明翠湖旁,矗立着一尊塑像,(投影海鸥老人的塑像)每年秋天,当海鸥来临时,有一个老人,几十年如一日都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去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鸥,他的名字叫吴庆恒,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海鸥老人。他为海鸥做了些什么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1老人与海鸥,了解这位海鸥老人。   二、初读课文,引导质疑   (一)初识文本,感悟“词”境。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哪几件事情?(做好标记) 2.出示词组,反复品味。   撮起嘴 炸了营   应声而来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连声鸣叫   起起落落 白色漩涡   3.读了这两组词,说一说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生:这篇课文讲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讲的是老人每天都来喂海鸥,第二件事情讲的是老人去世时,海鸥都很伤心,都来为老人送行。 好,老师先把这两件事情写下来。(教师板书:喂送)第一件事情一起说? 生(齐):老人每天来喂海鸥。 第二件事情一起说? 生(齐:老人去世之后,海鸥都很伤心,都来为他送行。 简称“海鸥送老人”。课文就写了“老人喂海鸥”和“海鸥送老人”两个部分,这节课我们学习前面一个部分   二再识文本,引导质疑。   过渡:那么,在这一“喂”一“送”之间,能够传达出老人与海鸥之间怎样的深厚感情呢?我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扫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语段来回答? (出示: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好,读着这句话,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三、精读课文  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与普通人是有所不同的。那么,这位老人到底是怎样一位老人呢?谁来回答? (一)预设一  体会外貌描写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多媒体出示齐读)读得多好啊!这是作者笔下的老人形象。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老人吗? 生:有! 师:的确,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张照片可以证明——【出示照片:吴庆恒,海鸥老人】请看,这张照片是在云南省昆明市的翠湖之畔拍摄的。他的名师叫做——生(齐):吴庆恒。 师:昆明市民都亲切地叫他—— 生(齐):海鸥老人! 师:让我们深情地注视他的神情、注视他的动作、注视他的穿着和生活日用品——你看到了怎样一位老人?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为什么这位老人很容易认出来? 读文段抓住“褪色”品读一个勤俭的、爱海鸥的老人形象。   对,境界多好啊!让我们再来看一份资料,自己静静地默读一下——【出示资料】吴庆恒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资是308元,但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他平时几乎舍不得花1分钱坐公交车,4元5角一斤的饼干,他却毫不吝啬地买给海鸥吃。10多年来,他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2角钱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烟。 读了这份资料,你对三个“褪色”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交流体会 不管老人的工资高还是低、富还是贫,我们看到的是,他将大部分工资用在了海鸥身上,都贡献给了海鸥。好,刚才,我们大家都有了这样的体会,谁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呢? 老人为什么如此打扮,因为朋友告诉我,一起读——【出示句子】 生(齐):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过渡:这就是十多年来老人与海鸥和睦相处的情景,那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哪个普通冬日的午后。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哪个普通冬日的午后。我们把书拿起来,自读课文第3—13自然段,读一读、找一找,读出最使你感动的画面?拿出笔来,在书上做点批注圈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继承下来。 好了的同学抬头示意一下,没好的同学继续。——好,谁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画面?【出示句子】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 海鸥,海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你第一个说? 小结:十多年了,一到冬天,海鸥和老人相伴,呼唤海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那么,老人师怎样喂海鸥的呢?谁来读读有关语段。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便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人喂海鸥可能与其他普通的市民有所不同。他是撮起嘴向鸥群呼唤。我们来看怎样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的?来看这段话。【出示句子】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海鸥就是老人的子女。老人逢人便夸自己的子女,老人是怎样逢人便夸的?我们拿起书来,找到课文中的有关段落读一读。 【出示】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他们那小模样!啧啧…… 四、情感升华 幸福的时光总是这样的短暂。太阳偏西了,时候不早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着的鸥群,眼睛里的生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淡淡的企盼。老人在企盼什么?发挥你的想象,用笔写下老人的这份企盼。 老人对海鸥的心声一定还有很多很多。我知道,这都是老人对海鸥的眷恋,对海鸥的寄托,对海鸥的无怨无悔爱!因为朋友告诉我——大家一起说。 生(齐):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对呀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还记得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名言吗? 生(齐):记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老人与海鸥,是朋友,更是亲人。在老人的心中,白鸥飞处带诗来,群鸥翻飞情义深。学到这里,谁能用板书上“亲人”这个关键词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出示:老人与海鸥】 生: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我们和徐老师也像亲人一样。 说得真好!(台下响起了掌声)你听,台下那么多掌声都送给了你!的确,老人与海鸥,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