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实践研修成果要求截止时间:2016-11-10
  2. 作业要求:

    题目: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或者小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如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1、培训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与PPT以附件形式上传,课堂实录从视频上传通道上传,请选择平台支持的视频格式。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无录制设备也可用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要求

王有海 已推荐!

提交者:刘文娟     所属单位:阳新县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2016-09-28    浏览数:0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阳新一中 刘文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属于教材的开卷篇。好的开始会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地位十分重要。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新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对本课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创设情景、案例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把亲身体会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逐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时效性、价值性、共享性,并能举例说明;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信息的定义?
2
、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教学方法:

1、教法:《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让人觉得内容抽象、乏味、枯燥。如果采用讲授法进行概念的简单阐述,学生会觉得的课堂沉闷,没有情趣。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中,适当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综合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本节课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环境及教学课时:教室,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1.1丰富多彩的信息

导入:撕纸游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游戏,让同学们直观地感觉到信息的多样性、重要性。

推出“感觉剥夺实验”,让同学们明白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进一步强化信息的重要性。

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认为哪些是信息?

生:上课时,老师给我们传递信息;看新闻可以知道发生的新鲜事;放学回家闻到香味儿知道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听到铃声就知道上课了。。。。。

师:可以说,凡是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等感觉器官感觉到的事物及其变化,不管是来源与人自身还是自然界,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观察P2的图片,让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多地从图中获得信息。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

生:思考

师:信息没有统一的定义。

北大附中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李冬梅老师讲到:从本体论的角度看,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或自我显示);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信息是主体(人)感知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提出: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我们可以理解为: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1.1.2 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师: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故事中,人们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在古代,人们点燃烽火是为了报警有外敌入侵,但是烽火本身是信息的载体,有外敌入侵才是烽火这个载体所包含的信息。

这说明了信息的载体依附性,同时要明白信息和信息的载体是有区别的。

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案例能说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学生回答。

师: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2、价值性

案例分析:日本人重金购买一句话

日本人非常喜欢中国的一种茶,叫卷心茶,他们想掌握这种茶的制作方法,自己研究、派人到中国茶厂偷艺等方法都用过了,还是没有得到,无奈之下,只好花重金向中国购买,中国人只告诉他一句话:“在炒青时往茶叶里加糯米汁”。

(以这个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师: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不能给人们直接带来物质上的满足。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要求,其二,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但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们发现。

3、时效性

师:给你们念一则通告:为丰富班级活动,我班定于明天去王英仙岛湖游览,请参加活动的同学找班长报名。高一(3)班 2016514

生:先是兴致勃勃,然后一片叹息

(以这则通告引出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案例能说明信息的时效性?

学生自由发言。

师:时效性是与信息的价值性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信息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可以被所有的同学听到,电视里的新闻也可以被广大的电视观众看到,这些充分说明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并多次使用,一般情况下信息共享不会造成信息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讨论交流,知识拓展:同学们分组协作讨论,信息还具有哪些特性?

生:信息还具有不完全性、真伪性。

师:补充,还有普遍性、可存储性、可转换性、可加工性、可传递性……

八、随堂练习P121

盲人摸象

信息的不完全性

 

载体依附性

 

价值性

 

时效性

 

共享性

 

九、板书设计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       信息的定义

二、       信息的一般特征

1、         载体依附性

2、         价值性

3、         时效性

4、         共享性

信息的其他特征:不完全性、真伪性、普遍性、可存储性、可转换性、可加工性、可传递性……

十、教学反思:

通过实践,我认为它有如下几个优势:

一、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为学生展示了魅力无穷的信息世界;

二、教学过程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推理,丰富了课程内涵,体现了课改精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上完本课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全新的感觉,兴趣非常的浓厚。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