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实践研修成果要求截止时间:2016-10-24
  2. 作业要求:

    题目: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或者小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如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1、培训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与PPT以附件形式上传,课堂实录从视频上传通道上传,请选择平台支持的视频格式。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无录制设备也可用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要求

提交者:黄伯夷     所属单位: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钟山小学     提交时间:2016-10-12    浏览数:0     

                                  《比多少》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比大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的教学内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通过直观比多少的方法,以及认识了15各数。其中 “=、>、<”在教材中都是首次出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比多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系符号的实际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案例

三、(一)创设情境,引起思考

师:有一天,3只小猴子一起去游玩,玩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准备分吃各自带来的水果(出示情境图)。请观察,3只小猴子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1:一只小猴子说,桃子正好3个,每人1个,边说边捧了桃子想吃。

2:另一只小猴子数了数香蕉说:慢着!香蕉才2根,每人1根不够吃的。

3:第三只小猴子说,梨有4个,每人吃1个还多1个。

4:小猴子们这样讨论着,第一只小猴子也不吃桃子了。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小猴子吃水果还碰到了够吃不够吃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好吗?(学生高兴地说:好!)

(二)展开探究,合作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其中喜欢的一种水果,想一想,分给3只小猴子吃,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自主操作、思考,进行小组交流)

师:请各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

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桃子(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一一对应着摆3个桃子,小猴子和桃子正好一样多。

2:小猴子吃桃子每人1个,正好够吃。

3:我想是表示33同样大小。

4:我想是表示3等于3

师:像这样我们就可以用33”表示。什么时候还可以用“=”呢?

13朵红花和3朵白花朵数相等,也可以写作“33”。

24个男生和4个女生人数同样多,可以用“44”。

师:看来大家对等号有了认识,请写一写“=”。其他组再汇报。

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香蕉(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摆2个香蕉,发现只有2只小猴子一一对着香蕉,另外一只小猴子没有对着香蕉,所以香蕉不够吃。

2:也就是说,1只小猴子吃不到香蕉。

3:就是,这里的32不能用等于。

师:请大家想一想,32可以怎么表示大小呢?

(学生蜂拥而上,到黑板上各自写着:32小,323223等。)

师:请小朋友们发表意见,他们写得怎么样。

1:“32小”写得是对的,是不是可以简单一点?

232不相等,我在“=”上加了一画,写成32

师:33相等,32不相等,“=”上加一画,真了不起!

3:我写“32”,是想32不相等,“=”不能用了,改成一边张口大,一边张口小。朝3的一边口子要大,朝2的一边是尖尖头。

4:我妈妈说,“32”叫做“3大于2”。

师:他把妈妈说的也记住了,真好。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

12枝铅笔和1枝铅笔,2枝大于1枝,21

25个电扇和3朵花,每个电扇贴一朵花,不够贴,53

师:小朋友们能把学到的比大小用到生活中去。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梨,发现3只小猴子都一一对着一个梨,还多了一只梨。就想是34。(到黑板上书写)

2:请你说说,为什么用“<”好吗?

1:刚才32大,写成“32”,34小,我们就把“>”倒过来用,尖尖头对着3,大口对着4,表示3小于4

师:说得真不错!他们组能用刚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值得表扬。(学生拍手表示祝贺)就让我们用“=、>、<”来说说怎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好吗?……

(三)应用与拓展

(出示情境图:5只兔子,4个萝卜)师引导思考: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学生汇报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

1:我用摆图片的方法,有一只兔子没有对上萝卜,54,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2:我用连线的方法,有一只兔子没有连上萝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3:我没有摆,只是想,我们学习12345时,4排在5的前面,45,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三、实践反思

本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大胆,联系生活实际,随处可见学生创造的火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展示潜能的空间,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一)思维在情境里飞扬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可见,创设适合学生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情境创设得好,学生真正进入到情境之中,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畅想、去思考,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本案例中,学生面对小猴子吃水果这样熟悉、喜爱的情境,他们观察得是那么仔细,互相之间的对话是多么自然、生动、活灵活现。通过观察,较好地引出了数学问题,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

(二)活学活用是儿童的天性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充分发挥了学习潜能。例如,在比大小的过程中,学生将小猴子和水果一一对着摆,用线连接兔子和萝卜等,都是以前面学过的“一一对应”的思想为基本思想武器,并进行灵活应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再例如,学生以男生和女生个数,花和电扇等的对应关系做例子,来理解关系符号,是十分自然、有效的。

(三)创造没有年龄限制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通过分析以上案例,我们对这一观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就是,学生的创造没有年龄限制,哪怕是刚入小学才十几天的学生,同样具有创造的潜能。例如,面对教师“请大家想一想,32可以怎么表示大小”,学生蜂拥而上,以各种形式来表示。学生富有个性的解释,显示出他们创造的灵性。同样,一个学生针对同伴“34”的“创造”要求同伴说说为什么用“<”时,那个学生的回答“32大,写成‘32’,34小,我们就把‘>’倒过来用,尖尖头对着3,大口对着4,表示3小于4”,多么富有创意!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多给学生创设创造的空间,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