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实践研修成果要求截止时间:2016-10-24
  2. 作业要求:

    题目: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或者小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如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1、培训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与PPT以附件形式上传,课堂实录从视频上传通道上传,请选择平台支持的视频格式。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无录制设备也可用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要求

提交者:王有山     所属单位:阳新县附属学校     提交时间:2016-10-13    浏览数:0     

《背影》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屏幕投影罗中立的名画《父亲》)。屏幕上的这幅画,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震动中国,连获大奖,谁知道这幅画的名字?

生:《父亲》

师:不错,此画确实命名为《父亲》,但是谁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作者会把这幅画命名为《父亲》呢?

生:因为父亲日夜为家里操劳,为家里劳累,所以才显得这样苍老。

生:因为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每天从早到晚出外下田,所以皮肤晒的很黑。

生:我觉得他画的并非是自己的父亲,他画的可能是和自己的父亲一样的所有贫苦农民,所以才命名为父亲。

师:很有见解。你认为他画的是所有人的父亲,不仅仅是自己的父亲。是的,因为这张沟沟坎坎的脸上布满了生命的痕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似乎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父亲在岁月之旅中的苦难和坚强。画家罗中立确实是一位大师,他借用色彩和一张脸为我们勾画出了父亲的生命本色。同样还有一位大师,他借用文字和一副背影为我们刻画出了父亲的灵魂的本色。这位大师就是——诗人、学者、散文家的朱自清先生。那么,他究竟为我们刻画了怎样的一副背影呢?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至美散文《背影》。

师:请大家默看课文,并把生字词划出来,同时在打动你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默看课文)

师:看完的请举手。好!看来大家都看完了。朱自清写《背影》时28岁,此时

身为人父的他已是北大的教授,但文中背影出现的时间是作者20岁的时候。

时隔八年之久,为什么父亲的背影却一直铭记在作者的心里?他又为什么要

写《背影》呢?朱自清说:“我写《背影》就是因为父亲来信中的一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

影》里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屏幕显示)那么究竟

是“哪一回”,又是怎样的背影让作者如比难忘?请你用文中的话来描述!

生:第七自然段的“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师:有没有比这更完整,更清晰的描述?

生:第六段“走到那边月台……,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师:找的不错,但有几个字读音上有点问题,谁来纠正一下?

生:“蹒跚”读错了,应该读作“pán shān

生:“栅栏”应该念做“zhà lán

生:“棉袍”不念“jǐn páo

师:更正的非常好,后面的两个词可能是因为看走眼或者口误造成的。为什么这样的背影会让作者如此难忘呢?

生:因为背影里凝着父爱。

师:何以见得?从背影里的哪些细节中,你感受到父爱呢?

生:从“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和后面的“将桔子一股脑的放在我的皮大衣上,心里很轻松似的。”我看到由于父亲心宽体胖,爬上月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仅困难,他还在儿子面前掩饰,不让儿子担心,所以说里面蕴着父爱。

师:我非常同意你说的,父亲爬月台的“困难”或者说艰难,艰难之中凝着父爱。大家能否找到更多的细节,体会出是怎样的艰难呢?

生:从文中的几个动词“攀、缩、倾”还有后面的“努力”可以看出,他们都表明,父亲很爱自己的儿子。

生:“攀”说明月台比较高,父亲比较矮,爬起来困难。

师:说的好!矮,困难,并非一跃就可以上来的!

生:从“我赶紧去搀他”的“搀”字,可以看出父亲是用尽了他的全力才爬上月

    台的。

师:还有吗?

生:“蹒跚“说明父亲比较胖,走起路来像小孩一样比较困难,很艰难。

师:摇摇晃晃还要走那么远,难!

生:“探”字说明父亲非常的小心,不想出一点差错,让儿子觉得父亲能行,不

    叫儿子担心。

师: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所以是“探”,漂亮!

生:“蹒跚“还可以衬托后面的内容,那么“蹒跚”还要走那么远,更显得父亲

    对儿子的爱。

师:是啊,这一系列的动词把一个年老力迈的父亲,在自己力不胜任的情况下,还要心甘情愿、勉为其难的为儿子买桔子,这份艰难背后的爱就不言而喻了。

师: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父亲的背影,或者说父亲的动作,此时会显得如此艰

    难呢?

生:父亲已经年老力迈了。

师:年老力迈这个词用的好。

生:父亲的身体肥胖。

师:不错,父亲的体胖和年老力衰都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外在的原因,有没有内在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师:我们不妨看一下父亲的穿戴:“黑布小帽,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父亲为什么的穿戴的如此灰暗而沉重?

生:母亲去世,他内心深处有压力。

师:你觉得仅仅是一种压力吗?

生:悲痛,丧母的悲痛。

师:是啊,丧母无论对于谁,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种切心的痛,都是一种难

    以抚平的伤。

师:除此外,父亲还面临怎样的境遇?

生:父亲的失业。

师:不错,失业意味着什么?

生:已到老年!

师:(笑)我们的父母也可能面临失业,但并不一定是进入老年了啊!

生:直接面临经济支柱的坍塌。

师:是的,失业直接面临经济的拮据,面临家庭经济的危机,无钱维持生计。而父亲又是一家之主,几个儿女都还在上学,朱自清在清华读书,弟弟在上高三,梦想考上海交大的机电工程系,由于没有钱,只好放弃梦想。此时的父亲是多么的悲痛和沉重。为了维持生计,父亲该怎么办?

生:回家变卖典质。

师:什么叫“变卖典质”?

生:就是把家里的东西典当出去换钱用。

师:很好!“变卖典质”又意味着什么?

生:倾家荡产!

师:家败!是啊,父亲经受着丧母的悲痛,失业的悲哀,家败的无奈,它们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父亲的身上,压在肩负一家老少生养之责任的脊梁身上,他的心情是悲酸苦楚的,甚至是无助无望的,此时的背影必定是沉重的。在这种情况之下,父亲还要去送我,这里面凝聚的父爱是多么浓烈啊!

师:下面,让我们饱含感情的将第六段朗读一遍,体会这份艰难和之中的父爱。

生:全体深情朗读。

师:读的深情!背影里含着爱,文中还有哪些细节同样凝聚着这样的父爱呢?

生:“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送我”这一节,父亲在那样的一种情形下还来送我,还叫一个熟识的茶房照看我,而且他还觉得不妥帖,这里面的父爱也很深厚。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女永远是父母的牵挂和担忧。

生:嘱咐我路上小心,夜里惊醒些,还托付茶房照应我,父亲肯定也知道茶房不可靠,是白托,但还是去托,这里面就藏着一种爱。

师:明知不行,还要去做,固执的去做,这里面的爱是多么的沉啊!

生:行李多,行小费,还忙着讲价钱,我已经很大了,肯定能自己讲价钱,父亲非要自己讲定才安心。

师:爱的细致而周全。

生:我回家时,父亲看到我哭泣,他却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明明自己的心里非常痛苦,还要来安慰我,也能看到爱。

师:自己心如刀绞,还要强装笑颜安慰儿子。爱之深!

生:“心里很轻松似的”其实父亲当时心里不轻松,只是为了让儿子放心,才装出来的轻松。体现了父爱。

生:我不同意,父亲当时心里真的是轻松的!父亲以前不轻松,现在买完了桔子后,觉得对儿子的爱释放出来了,所以他自然就轻松了!

师:我同意他的观点,我更同意你的观点。父亲的心里本来沉重,但在执意为儿子买桔子时,好像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只有对儿子的爱才是最重要的,做完了就轻松了,这样理解,父爱显得更加深沉!

师:文中还有好多好多的细节都凝着爱,这么多细节堆积起来的如山的父爱,怎能叫朱自清忘怀?又怎能叫我们不动容呢?爱是不能忘却的?何止8年,他需要我们用一生来铭记!好!我们理解了朱自清笔下的背影,但父亲信中究竟是哪一句话让一个七尺男儿泪如泉涌呢?他又是因何而泪呢?

生:“我身体平安……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师:你能告诉我们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生:父亲的身体还好,但膀子疼痛厉害,举筷子写字都不方便,离死期不远了。

师:“死期”这个词不妥,能换一个词吗?

生:与世长辞。

师:好的!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齐)大去之期

师:此时作者会怎么想?

生:父亲要走了,自己没有尽到孝道,他会非常不安。

师:不错!有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凉。

生:父亲此时还在安慰儿子说自己身体平安,爱的很深。

师:是的,所以作者潸然落泪,但我觉得这泪中还有更复杂的感情,老师读第七段,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泪中还蕴涵着怎样的感情?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

生:从泪中我们看到了作者非常爱父亲,他感受到了父亲的爱。

师:“感受”到父爱,也就是说他理解了父爱。那么言下之意,他曾经不理解父

爱了?

生:是的,从前面他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可以看出,父亲家庭没落,心情悲痛,还要送儿子,但作者却认为父亲多事,他那时根本不理解父亲。

生:还有说“我在心里暗笑他的迂”,不仅不理解父亲对他体贴入微的爱,还在

    取笑他!

师:不仅不理解,还暗自取笑父亲,这是何等的不该啊?

生:我还从最后一段中看到父亲以前做了许多大事,现在却很颓唐,家庭琐事便触他之怒。当时我可能年轻气盛,顶撞父亲,和父亲之间发生了很多的矛盾,但父亲还关心我,我感觉很凄凉。

师:内心深处的悲凉感!

生:这还说明是做儿子的没有做好,这里面有一份内疚和自责。

师:是啊!自责、内疚、同情、理解,所有的情感一时齐发,奔涌而至,交织融

汇在一起,情感的防线又怎能固堤不决?这何止一个“泪”字了得?

师:泪眼婆娑中,一切都变得那么模糊和遥远,唯有那幅沉重而艰难的背影突兀、凝固、定格在眼前,正如那张写满沧桑和辛酸的脸。他们共同诠释着简单而又难懂的父爱,共同诠释着“父亲”的真正内涵。

同学们,生活中,时光里,还有太多的“背影”需要我们去发现,去理解。或许他是一双紧握着你的厚大的手;或许他是一次出门时的深情的回眸;也或许他仅仅是早晚之间一句简单的问候……父亲啊,您的爱沉厚如山,我们用一生也难读完,那么就让我们用我们全部的生命和爱来解读您吧——父亲!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附件

  • 背影-朱自清-ppt.ppt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