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实践研修成果要求截止时间:2016-10-24
  2. 作业要求:

    题目: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或者小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如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1、培训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与PPT以附件形式上传,课堂实录从视频上传通道上传,请选择平台支持的视频格式。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无录制设备也可用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要求

组长 已推荐!

提交者:徐咏成     所属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附属学校     提交时间:2016-10-17    浏览数:0     

实践研修成果

姓名

徐咏成

年级

学科

语文

所在工作坊

研修主题

小学语文

评价定型

原来教学设计

课例展示思考后教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2.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作者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钓鱼的启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

为什么钓鱼这件事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永久的记忆和终生的启示呢?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读书释疑,交流体会。

、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出示重点句一:“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突出鱼的诱惑力,突出父子俩的心情。)

1)朗读——评价——谈感受。

2)谁来把这句话补充完整:这条鲈鱼_____________

3)你能用词语来形容父子俩这时的心情吗?(惊喜万分、欣喜若狂、欢呼雀跃……)

4)分角色朗读文章的这部分。

2.出示重点句二:“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1)朗读并体会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

从欣喜若狂地欣赏这条鲈鱼,到毅然决然地要把这条鲈鱼放回去,父亲到底想了些什么?(出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想____________,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2)师生对读第四至第九自然段(教师读父亲的话,学生读孩子的话。)。学生再分角色朗读这个部分。

3)儿子伤心的泪水、乞求的目光没有打动父亲,父亲早已做好决定,什么决定?(将鱼放回湖里。)

3.父亲做得对不对?学生讨论后汇报。

4.齐读第十自然段。

1)转眼间 34 年过去了,作者已由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师。34 年里,他没有忘记鲈鱼,没有忘记父亲的话。第四自然段中哪点对你们最有启发?感受最深?

5.出示重点句三:“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自由阅读,思考哪些事会像这条鲈鱼那样诱惑人?

2)分组讨论。(“鱼指那些不该属于自己的金钱、名利、地位等诱惑。)

6.出示重点句四:“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什么是“是?学生举例。

2)实践起来难在哪里?(在遇到诱惑时,人往往管不住自己。)

3)谈谈你从小接受了哪些严格教育?对你有什么影响?讨论汇报。

7.钓鱼的启示不仅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诗、文、名言。)

四、齐读课文,总结体会

五、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2.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作者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钓鱼的启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复述课文大意?

二、自主学习

为什么钓鱼这件事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永久的记忆和终生的启示呢?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读书释疑,交流体会。

、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出示重点句一:“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突出鱼的诱惑力,突出父子俩的心情。)

1)朗读——评价——谈感受。

2)谁来把这句话补充完整:这条鲈鱼_____________

3)你能用词语来形容父子俩这时的心情吗?(惊喜万分、欣喜若狂、欢呼雀跃……)

4)分角色朗读文章的这部分。

2.出示重点句二:“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1)朗读并体会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

从欣喜若狂地欣赏这条鲈鱼,到毅然决然地要把这条鲈鱼放回去,父亲到底想了些什么?(出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想____________,重点体会两点:第一,父亲也喜欢鱼,第二,父亲也舍不得放鱼,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然后父亲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2)师生对读第四至第九自然段(教师读父亲的话,学生读孩子的话。)。学生再分角色朗读这个部分。

3)儿子伤心的泪水、乞求的目光没有打动父亲,父亲早已做好决定,什么决定?(将鱼放回湖里。)

3.父亲做得对不对?学生讨论后汇报。

4.齐读第十自然段。

1)转眼间 34 年过去了,作者已由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师。34 年里,他没有忘记鲈鱼,没有忘记父亲的话。第四自然段中哪点对你们最有启发?感受最深?

5.出示重点句三:“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自由阅读,思考哪些事会像这条鲈鱼那样诱惑人?

2)分组讨论。(“鱼指那些不该属于自己的金钱、名利、地位等诱惑。)

6.出示重点句四:“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什么是“是?学生举例。

2)实践起来难在哪里?(在遇到诱惑时,人往往管不住自己。)

3)谈谈你从小接受了哪些严格教育?对你有什么影响?讨论汇报。

7.钓鱼的启示不仅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诗、文、名言。)

8.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实例谈做法。

四、齐读课文,总结体会

五、板书设计

 

 

 

 

 

 

 

 

 

新修改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哪些特点

更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未来在设计中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学生探究学习的实施

 

 

 

新颖

附件

  • 徐咏成教案设计.doc     下载
  • 13.钓鱼的启示(完美版).ppt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