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1-10

作业要求 :

题目: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或者小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如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1、培训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与PPT以附件形式上传,课堂实录从视频上传通道上传,请选择平台支持的视频格式。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无录制设备也可用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作者 :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要求

2016-10-25提交者:学员徐望浏览(0 )

实施体育课程分层教学,有的地区早就采用过新生进校后按身体好坏进行分班;或有的地区对同一个年级按兴趣重新编班,由多位教师教学。以上两种方法均不能在条件较差、师资缺乏的普通中小学中运用。本文研究的是在现有师资、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在不重新编班的情况下,按班分层分组进行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实验班以分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对照班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相比照分析,旨在探索一条适合普通中小学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施落实素质教育的路子。

一、研究目的: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为了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快乐情趣,体现个性的自主性,使得原来体育基础较好的同学,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奋进,同时发展他们的兴趣项目练习,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体育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要树立信心,加倍努力,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要求,补就差项、弱项,逐步提高身体素质。即让好的学生“吃饱、吃好”,差的学生“不饿”,中等学生“吃饱”。本文将体育分层教学实验取得的成果引入体育教学,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上作实验研究,现将实验情况总结如下,供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二、研究对象方法: 1、对象:七⑴班为实验班;七⑵班为对照班。 2、时间:2007年3月~2007年6月。 3、方法:实验法、比较法、数据统计法。 三、实验操作: 1、学生的分层 在全面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的基础上,结合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测验成绩,按1:1的比例,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型的两大层次:即a层(中下层学生),b层(中上层学生)。a层:身体条件不好、不太喜爱运动,基本能(甚至不能)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的学生。b层:身体健康、身体素质比较好、喜爱运动,且有不少是体质健康标准能得优秀的学生。这样的分组可根据锻炼情况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 2、教学目标的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a层:按照《大纲》教学,争取人人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合格”,学生体质要有明显的增强。开始教学时可放慢进度,重点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兴趣习惯,逐步提高学生对锻炼身体的认识。b层:围绕《大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可提前完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增加补充教材,身体素质要有显著的提高,结合传统项目的开展,打好基础,为校运动队输送后备人才。 3、教学的分层 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按实际内容分层。a层:改革教学手段,通过采用活动性游戏和球类活动的教材内容,力求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他们自觉锻炼,同时注意适当降低运动量和要求,放慢教学进度,使他们一堂课下来“吃得了”,并使他们通过锻炼明确目的,树立信心,向高层次跨越。教师对这一层面的同学多加鼓励,多进行正面直接指导。b层:尽可能在完成《大纲》的情况下加快教学进度,增加补充教材,提高运动量,使其能充当教师“小助手”,帮助老师辅导其他学生,教师一般不进行直接教学。 4、评价的分层 实施分层评价,特别在技能考查方面,应鼓励a层学生通过努力同样能取得好的成绩。在评价内容上,b层学生增加难度,a层学生降低难度。如在考查、测验时a层学生按照40分~50分为合格,而b层同学要求60分~70分为合格,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成绩分值最后确定合格率。 四、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施分层教学近一学期的实验来看,学生在身体素质、形态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方面均有十分明显的变化。 1、身体素质 ⑴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五项素质平均成绩如下表: 项目 性别 七(1)班 七(2)班 差值 立定跳远(米) 男 1.65 1.68 - 0.03 女 1.52 1.54 0.02 50米(秒) 男 9.5 9.3 - 0.2 女 9.6 9.6 0 掷实心球(米) 男 5.09 5.1 0.01 女 4.4 4.38 0.02 跳短绳 (1′) 男 140 144 4 女 146 149 3跳高 (厘米) 男 105 105 0女 85 86 1⑵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五项素质平均成绩如下表: 项目 性别 七(1)班 七(2)班 差值 立定跳远(米) 男 1.83 1.75 0.08 女 1.65 1.58 0.07 50米(秒) 男 8.6 9 0 0.4 女 9.01 9.3 0.29 掷实心球(米) 男 6.49 5.34 1.15 女 5.46 4.81 0.65 跳短绳 (1′) 男 155 150 5 女 162 154 8跳高 (厘米) 男 115 110 5女 95 90 5⑶分析: 实验前,七⑴班与七⑵班三项身体素质成绩均值基本相同,实验后七⑴班的同学各项身体素质提高速度比七⑵班高出较多。立定跳远男同学高出8cm,女同学高出7cm;50米男同学快0.4秒,女同学快0.29秒;掷实心球男同学高出1.15m,女同学高出0.65m;跳短绳男同学高出5次,女同学高出8次;跳高男同学高出5cm,女同学高出5cm。从以上数据显示,进行实验后,实验班的力量、速度、弹跳等素质都优于对照班。实验后,实验班的合格率由原来的91.4%上升到94.3%,优良率由25.1%上升到29.3%。从各类数据显示,此项实验有利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并能起到促进作用。 2、生理机能与学习兴趣变化。 经过实验后,七⑴班学生身体机能变化比七⑵班大一些,肺活量均值达到2490毫升,比七⑵班高出300毫升;其心脏每分钟血搏出量明显高于对照班,脉搏数偏低;就身高而言,学期增长度高出对照班2~4cm。学习兴趣也有了明显变化,由原来的67.2%上升到90.5%,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逐渐增长。以上数据显示,这样的分层教学教改是可行的,有利于学生生长发育,学生愿意参加教改。 3、 从分层教学中显示,中学低年级较适合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学生乐于接受,在心理上能消除“我不行”的消极情绪,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乃至整个体育教学质量都有促进作用。 五、结论 分层教学的实施,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了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1、分层教学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生长发育,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能经过努力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一种满足感。 2、分层教学法让学生的实践性更加鲜明,学生较多的时间是处于运用知识和掌握技能,达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发展智力的教学目的。 3、分层教学法注重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分层教学法改善了师生关系,建立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分层教学中,好的学生有更高的山峰可以攀登,而且后有追兵,产生危机感,于是更加努力;后进生有教师、学生的扶帮,褒奖,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往往都是暗下决心,突爆冷门。师生心心相映,无顾忌地交流,便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5、分层教学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做到一专多能,所以应加强业务进修,平时应重视对小助手的培养。六、反思1、教研组建设以往体育组教师在教研活动时多数讨论研究的是学校对我们教学工作的要求以及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亦或传达上边有关工作精神,从没有认真进行专题研究和校本研修的意识。虽然每学期都活动,但没在根本上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今后我们将按计划正常开展校本研修与教学研究活动,希望能够通过活动促使我们的体育课能上一个层次,师生共同得到发展,并且将“专题计划”真正落在实处。2、教研工作要点(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学习实效(1)、继续学习新课程培训课本《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解读》并附学习记录。(2)、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3)、鼓励老师多读书,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形成校本研修资源。(二)、扎实搞好师德培训工作周四上午是我们教研组活动时间,要以校本研修《基于关键教育事件》为主要引领内容进行学习讨论,并做好考勤记录和活动记录。(三)、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工作(1)、坚持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起即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围绕《基于关键教育事件》及分层教学的主题进一步进行研讨。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互相激励,共同提高。(2)、将每月检查一次教案制度落到实处,要求每课时计划均有小结、反思;每学期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反思或案例分析文章。(3)、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培训。为达到“一人外出多人受益”的效果,外出的老师必须汇报观后感并组织集体讨论。计划学期中请区有关学科教研员来校听、评课(2~3次),以求专业引领,培养出1~2名校体育骨干教师。(四)、注重基本功的培训计划并落实双周一次教学技能业务训练,以期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教学示范能力。(五)、建立制度,加强样本研修的管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制度,明确研修方法、步骤和管理措施,确保研修的规范长效运行。 

老师评语

附件

  • 徐望-《小足球—脚内侧传球》 教学设计.doc下载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