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实践研修成果要求截止时间:2016-10-24
  2. 作业要求:

    题目: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或者小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如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1、培训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与PPT以附件形式上传,课堂实录从视频上传通道上传,请选择平台支持的视频格式。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无录制设备也可用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要求

提交者:戴建容     所属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附属学校     提交时间:2016-10-23    浏览数:2     

教学设计:八下历史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设计人:戴建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3课,是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继续。主要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60多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让学生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13课《香港、澳门的回归》,已了解港澳回归的历史史实,并对一国两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分析两岸关系的变化,探索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提供了知识基础,但对台湾问题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对于对台政策从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怎样提出等问题不太清楚。因此,需提供更多的有关台湾问题的资料。这些资料将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树立祖国必将实现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已经具有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他们看问题还不够全面深刻,还具有儿童求新鲜、求趣味的特点。针对此,教师应该利用其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量做到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避免空洞的说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通过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课前、课中查阅资料,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历史信息、合作交流、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导学案提供的一些材料和多媒体提供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段国内(包括台湾)国际形势变化的较为典型的材料,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所述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大政方针的变化,通过展示时事热点、两岸的影像资料及搜集课内外的相关史料,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推动祖国大业所作的努力,认识到台湾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掌握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情感上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同时坚定统一前景的信心。

通过对海峡两岸交往概况的学习,感受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1.       网上查询什么叫基点、海基线、内海、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公海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演变有哪些? 为什么不断调整对台政策?可通过网上查找资料。

3.       网上查询台湾的地理、物产及历史

4.       台湾问题的由来

5.       两岸有哪些交往?网上查找有关资料。

6.       两岸统一的障碍与有利因素是什么?

(二) 情境导入:

用课件播放歌曲《爸爸的草鞋》,画面反映的是2005年四五月份,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由此导入新课:海峡两岸的交往(通过听歌看视频,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授课与活动

第一板块:台湾的重要性及台湾问题的形成(目的在于理解为什么要努力完成两岸的统一)

1.       台湾的地理位置(出示中国地图)(理解军事战略的重要)

2.       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看国际海洋法对领海及专属经济区的划定示意图,理解其经济价值)

3.       台湾民族构成.(理解两岸同根同祖同源)

4.       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阐释.

5.       当今台湾问题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对第12345几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第二板块: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都提出过哪些方针政策?(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

 = 1 \* GB3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导学案中的材料,结合屏幕展示的表格,找出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采取的方针政策。

党和政府对台政策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邓小平

 

江泽民

 

湖锦涛

 

 

 = 2 \* GB3 结合导学案中的材料提供新中国成立后,各个不同时段国内(包括台湾)国际形势变化的较为典型的材料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所述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一以贯之、以较大发展变化的方针主张。这些材料主要包括:新中国成立时,党和政府决定武力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为什么确立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党为什么不再用“解放”一词谈台湾问题,而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如果时间允许,可在此处放一段关于邓小平谈台湾统一问题的视频)八项主张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的?《反分裂国家法》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对这四个问题进行探讨。

 = 3 \* GB3 最后理解“一国两制”在台湾的特别之处:和平统一后,台湾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台湾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管理。理解江泽民指出的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

2.僵局的打破(让学生认识到通过中共的努力,两岸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也让学生认识到,两岸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允许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两岸民间组织的推动作用。看视频,找出重要的知识点: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1993年两会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第三板块:日益密切的交往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海峡两岸具体交往事例(同时播放一组图片资料)

通过看一组台胞回大陆探亲访友、经济、文化及两岸高层交流及两岸大三通实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理解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经过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中共和各党派团体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第四板块:合作探究

1、目前促进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由学生归纳再由老师打出幻灯片进行汇总)

1)历史因素: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根本因素:海峡两岸同根同种,有着相同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传承;统一不仅是两岸人民,也是全球华人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3)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加大。
4)思想指导:“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的正确指导。

5)可行性:“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

6)现实因素:两岸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

(7)法律依据:《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

2.目前影响中国统一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 3 \* Arabic 3.你怎样看两岸统一,大家应该怎么做?

        

第五板块:内化知识,总结拓展。

同学们,通过对台湾及其国际形势的分析,我们意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艰难、复杂、任重而道远。最后请同学们欣赏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祝愿我们的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大业。

六、布置作业

教案很清晰,思路很清楚,值得学习

附件

  • 湖北省黄石市开发区四棵中学历史课件第13课海峡峡两岸的交往.ppt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