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效课堂 感受音乐魅力

发布者:向楚川     所属单位:省直     发布时间:2016-05-31    浏览数:0

      《我是小音乐家》是人音版教科书第6册第4课。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音乐家”。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1、2乐句相似,旋律线条明朗,象声词使歌曲情绪欢快,“跳”“唱”二字节拍不同。 三年级的学生活可爱,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较高,具备边唱边即性表演的能力,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初步接触了休上符。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认识目标:用活泼欢快的歌声边唱边表演,唱准弱起节奏。能力目标:发展演唱能力,培养良好的节奏感,鼓励创新精神。情感目标:感受并表现音乐带来的欢乐。教学重点是学唱歌曲,教学难点是唱准弱起节奏。教学用具是录音机和琴。接下来我和大家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追求简约实效的教学方法。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聆听、感受、探究、演唱,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过程中获取音乐知识,形成音乐技能,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简单的教学情境,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安排简明的教学内容,抓住本旨建构知识系统,运用简朴地教学方法如:对比聆听法、模仿跟唱法等,以唱代答、以唱代讲、以唱促思,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音乐课保持浓浓的音乐味。 二、设计朴实常态的教学过程。 1、激趣引新。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做前奏,这也是泊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上课伊始,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3位小音乐家,你们想认识他们吗?用这种简单的认识新朋友的方法引入新课,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顿时深厚起来,整个课堂的氛围和谐融洽。接着,我请学生听3位小音乐家自我介绍。其实就是我按节奏念了3段歌词的前9小节,然后用考考大家的方法,自然地过渡到师生按节奏接念刚才的歌词。这里是本课学习的难点之一——弱起节奏。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我听到了有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准确的按节奏念出。我没有采用直接指出、纠正的方法,而是有意请节奏不正解和正确的2位学生分别与我接念同一歌词,引导学生们对比聆听、感受、自悟,并最终达到全班学生都能念准弱起节奏,省时高效。 2、感悟新知。?聆听感受。同学们,3位小音乐家不仅和大家交朋友还带来了一首美妙的歌曲,你们听——(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聆听)自然地过渡到聆听感受环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自由聆听第一段说说歌曲情绪;拍手聆听第二段说说歌曲速度;安静地聆听第三段说说歌曲主要唱了什么??充分地、不同层次的聆听之后,我由歌曲的特点象声词乐句为切入点进行新歌演唱的教学。首先请学生说说第1位音乐家演奏吉他的声音是怎样的?上一环节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安静聆听正是为这一环节做铺垫地,学生们通过聆听和看书,很准确地说出象声词,但节奏难以念准。我故做玄虚地说:“怎么老师听到的和大家不一样?”学生顿时很好奇,我按节奏念出。接着引导学生看书中这部分的旋律,发现有休止符。我引导学生回忆,看见它要怎么做?我板书带有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的类似节奏,学生对比聆听我念、模仿我念,发现一个停一拍,一个停半拍。引导学生观察形态也不同。此时,我说原来是休止符家的两兄弟,它们还有各自不同的名字呢,快到书中25页“音乐小词典”中找答案吧。学生自学认识符号名。我们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吧?以达巩固的作用。按着邀请学生拿出“万能乐器”为小音乐家伴奏,再次聆听录音范唱,并接唱象声词乐句。(“万能乐器”就是孩子们的双手,用手模拟各种课堂打击乐器。)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先解决了节奏难点,然后引导学生跟录音自主学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采用先感知后概念的方法,由浅入深地把音乐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体现了以音乐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对概念的把握更牢固,培养了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了音乐思维。?学唱歌曲1-9小节。同学们,3位小音乐家的演奏很棒, 他们的演唱也很有特点,仔细听看谁最先发现。我先范唱了1-9小节的歌词,学生初步感知;我再慢速范唱1-9小节曲谱,学生边听边用手点音符,发现2乐句旋律相似,我再次慢速范唱1个乐句,学生边听边用手比划旋律线,学生边回答我边板书画出旋律线,引导学生边比划边唱;我又一次范唱这个部分的歌词,引导学生感悟弱起轻唱,并练唱;我再一次边演边唱,引导学生体会自豪情绪,学生有感情地边演边唱。这个环节中,我以歌曲生动的旋律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感受、实践演唱中自悟、体验,学习了音乐知识,掌握了音乐技能。4、学习14-17小节,在如此美妙的音乐中,让我们心情地(我唱出14-17小节)跳哟、唱哟,你们也想来吗?我弹琴,学生唱这个部分。这里的“跳”字一拍半,很多学生没注意。我引导学生再次聆听--感受--发现--板书--划拍子唱。这一环节,以唱代答、以唱代讲、以唱促思,使音乐课保持浓浓的音乐味。接下来用师生接唱、生生接唱等形式巩固练唱,启发学生边演边唱。 3、拓展延伸。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说得好:“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创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也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我安排了拓展延伸环节,鼓励学生续编歌词,学生根据自已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将自己熟悉的乐器、地名加入其中,唱着自己“创作”的新歌,孩子们体会到了特别的成功和喜悦。 4、全课小结。临近尾声之时,我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在这节音乐课的上的收获。然后,我对学生们说,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你们个个都是小音乐家,因为你们的歌声动听,表演可爱,老师还想看一次行吗?小结紧扣教学内容,自然、朴实,学生们再次边唱边演,自然下课。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音乐体验为依托,以音乐要素为基点,努力用简约实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与学生们共同感受、表现并享受音乐之美。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