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师德融进教学

发布者:陈迪春     所属单位:省直     发布时间:2016-06-07    浏览数:0

                         将师德融进教学

    现在的学生有意无意地都有“厌”学的倾向,一个好的老师在这种状况下所扮演的角色,绝不仅仅是将学习内容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这样做的结果也许能给学生一些知识,也许会强化他们不愿主动学习的趋势,久而久之,教和学的矛盾会

越来越突出。                                                           

    关于教和学,古今中外都有大量论述,这些论述对我们如何当一个好的老师有很多启示。但是,我觉得怎样将师德融入教学过程是十分关键的。首先,好的老师就要像好的助产士一样:好的老师,只有自己的心灵清亮,才能给学生以震撼,让学生打心底里佩服这个老师,然后才谈得上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潜能。其次,好的老师能够寻找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需要教与学的互动,学习需要发现和创造。好的老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退后并保持一定程度的沉默,随时观察和留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向。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因势利导,及时推他一把或拉一把,就像助产士一样。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一定要一直都起这样的

作用,需因势利导更要适可而止,目的是让学生在正确的路上越走越远。

    好的老师,一定要少之又少地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比如组织学习内容、举出例子、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总结归纳、解决难题等,一开始老师可以做一些示范,慢慢地让学生多参与多发现规律,从而完成知识的传授,这样传授的知识可以在学生心中固化。

    好的老师,要避免把什么都告诉学生,如果这样做,还有什么东西是留下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的呢?好的老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设计工作,将教学过程当做学习过程的工具和途径,这时老师实际上起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好的老师还要善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做更多的示范,做更多的反馈工作。学生爱不爱学、喜不喜欢一门课,不是老师可以强迫和要求的,但老师通过上面诸多方面的努力,完全可以培养或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

    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又不要一味地全身心地投入,在此过程中有个方法的问题,有个道德责任感的问题,有个经验的问题。有的全身心投入了,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效果反而不好,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怎样介入、何时介入、介入多深,是很需要“责任感”和“经验”的,这种责任感和经验来

自教学一线,来自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绝非“占用时间、拼命灌输”能够达到的。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