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内涵及意义

发布者:陈方     所属单位:省直     发布时间:2016-06-12    浏览数:0

探究性教学(Inquiry Teaching)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倡导的。施瓦布教授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应以“科学家”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以及培养能力。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探究定义为“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在我国,小学英语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或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成课程标准中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留美博士黄全愈讲到: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起跑领先,终点落后?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名列前茅,却没有人能获得诺贝尔奖?缺乏创新精神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将探究性教学引入小学英语教学,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主参与的积极意识、自我发现问题的探求能力和自由探索的创新精神创造了机会,能极大地弥补传统“接受性学习”的不足,并逐步缓解我国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的现状、优化我国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它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终身英语学习能力的构建。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