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发布者:任孝萌     所属单位:省直     发布时间:2016-06-13    浏览数:0


观美国电影《春风化雨》有感

《春风化雨》这部校园生活片的英文直译名应该是《贺兰先生的交响乐》(Mr. Holland’s Opus),它以学校的教育环境为背景,以教师为拍摄对象,描写的是一个平凡的音乐教师,而它探讨和反映的主题却意义深刻,尤其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鉴赏与反思。


    影片描述的是一位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探讨的却是学校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校应该培养怎样的学生现代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最难把握的教育理念等一些问题。这也是影片意译为《春风化雨》的缘由所在。众所周知,美国不仅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而且也是教育极为发达的国家。当今的美国,人才济济,英才辈出,全球一半多的科技发明和财富都出自于美国,每年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都是美国科学家。这一切都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教育是社会一切进步的基础。这一切也都与美国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美国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三大内容有:赏识与激励教育,自主与兴趣教育,创新素质教育。这三大理念在《春风化雨》该影片中得以生动形象的体现和描述,观众在观赏影片、体味一个教师水滴石穿、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的同时,不禁也会反思该影片深厚的教育启示意义。


一 兴趣教育


    贺兰老师十分尽职地教音乐,并且对学生很严厉。但是他的努力似乎无济于事,学生们第一次考试考得一塌糊涂。贺兰厌烦教育这样的学生,天天例行公事似的上班下班。一次贺兰下班时急冲冲地赶去开车,正好碰到了娅格校长。娅格校长告诫贺兰说:“教师的任务有二:传授知识,更要当罗盘引导学生,否则知识就会流于荒废。在校长的提醒与妻子的鼓励下,贺兰醒悟到,教育的失败不是学生学习的失败而是教师的失败。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其精髓在于塑造人的灵魂,人的情操。教育的作用首先是要学生乐意接受教育。于是他大胆创新,一该刻板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感兴趣的摇滚乐融入于音乐教学之中,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还尝试着用快乐的乐曲来演奏练习曲C小调、F小调……演奏巴哈、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以及摇滚乐、爵士乐……活泼和生气勃勃的音乐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知识,也提供了开发思维、活跃思想的审美天地。 


二 赏识与激励教育


    没有赏识,就没有孩子学习的成功,没有激励就没有孩子成绩的进步,”这一新鲜而又经典的教育理念,体现在影片《春风化雨》中的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里。1965年开学的第一天,贺兰老师来到肯尼迪高中上音乐课,并带领和指导学校的管弦乐队,可乐队的水平令他大失所望,学生各弹各的调,几乎无法合奏一首完整的曲子。特别是一个吹竖笛的名叫葛楚.兰格的姑娘,常常在合奏中发出尖刺音。一次课后,贺兰老师听到兰格姑娘在吹竖笛时仍然一次次的发出尖杂音时,不耐烦地阻止了兰格的练习。兰格满目泪水,表现出对自己能力的极度失望,哭着离开了教室。这个失败受挫、伤心失望已准备放弃而自己却追求进步、渴望成功的女孩,唤起了贺兰先生身为一个教育者的高度责任感,他一改过去的常态,和声细语地把兰格挽留在音乐教室,自己轻轻地走到钢琴前,一边弹奏美妙动听的音乐,一边耐心启发询问兰格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音乐,这个重新露出喜悦笑容的女孩回答音乐有趣,给我们带来快乐”,贺兰立刻鼓励她继续练习竖琴,并让她丢掉乐谱,闭上眼睛,去想象生活中最美丽的东西,再把最美丽的东西通过竖琴表现出来。兰格在贺兰老师的激励和帮助下豁然开朗,终于使美丽的音乐在美丽的遐中从竖琴里流淌出来,不仅成为一个合格的交响乐手,而且重拾的人生自信还使她后来竞选当上了州长。


三 创新素质教育


    影片打动观众的不仅有贺兰老师对赏识与激励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认识到成功运用的典例,而且还有在教学手段方面敢于探索,大胆创新,独具匠心的为聋哑残疾儿童能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所做出的努力的感人故事。而这个故事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柯尔的教育和培养上。对酷爱音乐的贺兰来说,儿子是他生命中的另一组音乐,是他音乐梦的组合和延续。然而,贺兰的儿子却是个先天性聋哑人。贺兰老师开始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无尽的痛苦和失望压抑了他对儿子的爱。贺兰老师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教学上,却与柯尔越来越疏远。一次父子俩发生冲突,儿子的指责使贺兰震惊,感到残疾的儿子是多么渴望生活啊!做父亲的责任感唤起了他做好一个教者的责任与使命感,他由此联想到其他千千万万的聋哑孩子的痛楚和心声,于是贺兰老师专心研究和探讨聋哑人的特点。怎样才能让聋哑孩子也能音乐呢?贺兰专门到聋哑学校与老师讨论,他用舞台灯光的暗明闪烁来表现音乐,用舞台地板的震动让聋哑人感受音乐节奏,成功地为聋哑孩子举行了交响乐音乐会。贺兰老师还亲自走上音乐舞台,用聋哑人的手语一边作动作,一边演唱约翰·兰侬的《漂亮男孩子》,父亲对儿子的歉意、爱意和满腔的望、教师对残疾孩子的关爱与理解真切而自然地表达出来,春风吹化了父子的矛盾,也温暖着聋哑少年的心。


    《春风化雨》影片的主角是音乐老师,影片要表现的主题也离不开音乐。影片的每个故事都因学习音乐而产生,又以学会音乐和学会做人而告终。整部影片的音乐意义贯穿始终,音乐是一股春风,徐徐吹入人心,慢慢地化作细细的雨,撒落在学生们的心田,滋润着年轻的生命。弘扬一种崇高的精神和人格、宣传美国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主题随着贺兰老师指挥和创作的音乐也贯穿影片的始终。他山之石,可以改玉,通过观看、欣赏美国电影《春风雨》,学习和借鉴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对我们中国教育工作者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