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发布者:王晓云     所属单位:省直     发布时间:2016-06-20    浏览数:0

 

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有人说,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是: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今天的社会越来越明显地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就业、发展无不显示出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性。那么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呢?它的有效途径在哪里呢?

我认为,首先是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一种意识,即一切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必须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能力,不利于这一点的活动尽量去除,这样,就能给学生以最多的机会、时间和最大的空间,来逐步形成他们的能力。其次,教师必须选择有效的方法、途径,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何围绕这样的目的进行课堂活动呢?

一:设计问题。每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在钻研透彻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围绕课文的学习重点,必须明白这一课要教给学生什么,问题必须具体、有针对性,难易适中,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的问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钻研教材,必须把难度留给自己,把容易交给学生,做到深入浅出。设计的问题,或者让学生能在文中原句段找出答案,或者通过思考得到答案,要容易把握,能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理解教材上来,吸引到他们的熟悉的生活中来。让学生能理解,有话说。绝不能天上地下,云里雾里,让学生无处下手。老师这样设计问题训练学生,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学着设计问题。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会按照老师的方法,也设计出问题,尽管这些问题不太准确,但老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一次不要求问题太多,具体就行。根据我的经验,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养成了他们质疑文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理解文章的水平。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教学生是为了不教,不正是这样吗?

二: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要注重写。现在大多数地方都还是大班额,70人左右,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上必须注意。有人说:教育为了一切学生。怎样才能照顾到一切学生?怎样才能让一切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设计问题后,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能在文中勾画出答案,力求准确。思考性、拓展性的问题,如对自己喜欢的句段的感受,重在要求学生动手写,要求所有学生写,不管写多写少,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认识,即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认识,有了思想。能写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都得到了训练,长期下去也会养成学生评点文章的习惯。至于写出的东西要求学生读,那样做的效果只不过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才华的展示,如果时间不允许,少做也可以。

三:合作讨论。问题提出后,经过学生的单独思考,然后分组交流。46人一组,人数不宜太多,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的发现和思考的结果,交流所得,取长补短。这样做的关键是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尤其是大班额,这样做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四、鼓励奇思妙想。回答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在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段,努力捕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不是鼓励他们凭空胡说,而是指导他们善于从文中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角度和句段,有新的、不同于其他人的见解,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五、朗读课文,到讲台上来。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可以有动作。到讲台上来,面对大家。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胆量。进入社会,这是不可缺少的能力。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