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发布者:宋建潮     发布时间:2016-06-11     浏览数:0

1.在复习中应该深入认识和全面落实新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最主要的宗旨和核心理念。《地理课程标准》所有理念都隐含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之中,其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最直接的体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这应该才是我们地理教学的归宿和出发点。文综地理试题重视思维理性、逻辑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生地理能力的高低是通过命题设置的试题情境和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的,考试的区分度主要也是通过对学生能力的鉴别来实现的,由于地理能力不象显性的知识掌握可用“记忆了多少”来衡量,因此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了这个方面。为此平时高三的地理复习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才能科学面对高考。要完成这个转变,探究性教学是一个发展的主题。教,在探究中传授、解惑;学,在探究中自学、完善;练,在探究中巩固、查漏、补缺。

 

2.在复习中应该掌握地理学科所特有的基本学习方法,并力争做到学以致用。复习中应该多要求学生从日常的复习中,透过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对教材上已有的地理事物的分析等过程,掌握地理学科所特有的基本学习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地理资料,能够进行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做出相关的判断和评价。对知识点组成的相关的能力点进行变式处理,积极主动地训练“提取和认定”能力。①方位变式;保持地理事象的原型,只改变其空间方位;②角度变式;对具有相似、相反特征的地理概念,从不同角度训练。大到小,远到近;③层次变式;对地理理性知识提供不同认识层次的范例。如地球自转图从立体到平面,再到抽象,到无图考图;④拆拼变式;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地理现象,产生特有的过程变化线。如:传统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绘制在一起;⑥ 基础变式等。值得注意的是,变式训练要适度,要联系实际。要充分明确变式训练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单纯训练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练思维,做思维体操。

 

3.在复习中应该把能力培养纵贯复习全过程。(1)教师不应该忽视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我们常注重的是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素养,但很少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此,地理教师可通过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地理调查、野外实习、假期旅游等,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并将学科认识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2)将能力培养融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力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能力培养不是学生自身能完全做到的。为此,地理教师应该将地理能力要求在教学各个过程中体现出来,并予以实施,将能力培养的过程置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之中;(3)地理复习中必须规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并通过高质量试题让学生体会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特征,并采用“定时训练、规范作答、试后讲评、评后反思”等训练环节,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能力要求。

 

4.在复习中应该把图表作为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和“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地图和图表的考查放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次。在复习中应该重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复习方法,从不同类型的地理图表资料中,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掌握更多的地理特点,形成较为精密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可利用等值线数值、经纬度、扇形图的百分比、经纬度等获得地理数量的概念,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的大小和发展变化的特点等,对形成较为精密的地理思维很有意义。再如、可通过区域图,明确地理位置,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区域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关位置等。这些位置的信息可以牵连很多知识点。经纬度位置牵连的知识点有:热量条件、气候类型、自然带分布、农业生产等;海陆位置牵连的知识点有:降水的分布、气候的大陆性和海洋性表现、自然带的过渡、交通等;相关位置牵连的知识点有,区域的空间关系等。通过区域图,弄清区域范围和位置,并进一步分析区域特征和分析区域特征的成因,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高考地理试题以能力立意是其最主要特征,试题的答题根本无法从书本上照搬现成答案,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图象和文字信息进行提取和加工,并结合试题要求,对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重组和归纳。为此,地理复习的过程应该以提高地理能力为核心,地理能力的培养应该作为地理复习的主旋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地理高考的要求。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