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情感性。细心观察

发布者:雷晓霞     发布时间:2016-06-12     浏览数:0

 

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恐、受窘和其它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赞科夫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

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

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

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及时把握时机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班上有个很调皮的学生对英语很“感冒”,很讨厌上英语课,爱搞小动作,批评了几次,效果甚微,后来我与英语老师联系好一起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慢慢地这个学生转变了。后来在《请规范你的行为》的主题班会上他还发了言,谈到受到老师表扬的感受,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

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感情投入到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更为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怀着一个理念:"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我们还应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爱之处。即我们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看待去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这个原则的大前提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班上有一名学生,从学籍档案上看,该生基础差、年龄大、纪律散漫,面对他,我采用了多种教育方法,一直不见效果。后来在运动会的报名工作中,我发现他体育很好,就鼓励他参加校运会,在运动会期间,脚受伤了,但仍坚持跑完并取得了名次,在班会上我表扬他为班级带伤参赛。通过表扬,他树立起自信心,后来虽然在学习上进步不大,但表现上好了很多,在后面的一次“班级之最”评选中,同学们投票评他为“表现进步最快的同学”。

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

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良好师生情感关

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

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

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

,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新型的师生关系因该是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互助的关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是学生的严师更应该是孩子们的朋友!你的一点点认可的微笑,一点点鼓励的眼神,一点点肯定的话语都将成为师生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把学生的“老师你要能对我们笑一笑”的心愿实现呢?请不要吝啬赞美,请不要吝啬微笑,请不要吝啬宽容,让我们伴着学生一起快乐健康的成长吧!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