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欲平衡、求同存异

发布者:张映竺     发布时间:2016-06-12     浏览数:0

一次性筷子并不卫生辽宁省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士说,很多人喜欢用一次性木筷,认为它既方便又卫生,使用后也不用清洗,一扔了之。其实,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环保部门很赞赏李杨等大学生的环保行动,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
尴尬筷子账: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出口150亿双木筷。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全国林木年采伐量的lO5%用于筷子生产。
(
这里情境的设置紧承导语,同时出示两个情境旨在引导学生明确,面对不同的劝说对象,即便劝说目的相同,劝说的态度、语言及方法都应有不同。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既是降低本情境的难度,也是为了提醒学生劝说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2.
请几个学生模拟情境
(
这个活动,不需小组讨论,学生个人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随机请学生合作完成。)
3
.教师和同学一起评点几位同学模拟过程中的得与失。
(
师生对学生的模拟要及时点评,尤其是教师要重视无痕指导,对于学生表现的优劣的评价正是为了梳理出有关劝说的方法。教师的评点还可以灵活地传授有关劝说礼仪、语态方面的知识。)
4
.总结劝说事项。    
学生自由阅读文本,重点看看想一想试一试部分,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劝说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要点:劝说前:首先要了解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了解对方的心理,做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可查找积累一些资料,劝说时可增加针对性、可信度。
劝说时:态度要热情、坦诚,尊重对方,要注意与对方心理相容
劝说要有耐心,语言文明,语气委婉,力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劝说方法很多:
a
.直劝法,就是在心理相容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劝对方怎样做或不要怎样做。当然,这要有充分的理由。
b
.婉劝法,讲个故事,打个比方,或用其他委婉的方法间接地进行劝说。如:换位推论、需欲平衡、求同存异、对比选择、设喻联想、情景暗示等。
c
.迂回法,就是先绕一个弯子,最后回到要说的本题上来,这绕弯子的过程常常就是求得心理相容的过程。此外,还有悬念法、激将法等等,都可以酌情采用。
(
此环节是在情境模拟及评点的基础上,联系文本,使学生对劝说的方式方法有更全面更理性的认识。教师在总结知识要点时。尽量简洁明晰,不用求全责备。)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