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与合作教研

发布者:吴伟峰     发布时间:2016-06-20     浏览数:0

我国目前的教育领域中,特别是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选拔“英才”为主要手段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危害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的对象有局限性。第二,教育内容存在片面性。第三,常采取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法来教学。长期以来,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逐步被扭曲,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教学秩序和规范,导致了学生素质的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直面的一个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或手段,将直接关系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好解决,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次第展开之际,我认为首要的是坚持观念先行,以转变观念,确立课改的基本理念为第一要务。否则,还会出现不理解、不积极,遇到困难还会裹足不前,甚至打退堂鼓。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不同于“生产效益”,不能简单理解成“以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也就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完美人格的人,使他们具有较好的政治、身体、心理和文化素质。要求教师淡化选拔意识,强化普及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其次,强调学生的 “个性发展” 。再次强调“合作性”教育。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教学应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新课改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教师应改变过去的题海战术、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等一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做法。
    3、有效教学更多的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经常反思的意识。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具体地说,如下述讨论的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虽然不能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教师必须学会扬长避短。
    具备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仅是向成功迈开了第一步,而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需要教师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尽快转变教育思想,立足于教学效益,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大潮,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像杨教授说的:不管教师有多少水,你一定要给学生一桶水。
    合作教研必须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这一点毋庸置疑。合作教研本质上是人的合作,其有效组织形式在于教研组的改进,把那种过于行政式的、强调教学规范的组织内涵转化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即“教师团队”。教师团队就是由一批智能型教师组成的,是目标一致,共同努力研究和实践教育教学的新思想,组织实施灵活的先进的教学策略的群体。教师团队是实现学校组织扁平化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平台。
    合作教研真正良好的发展取决于优秀教师团队建设。教师团队需要精心组织和建设才能形成。建设教师团队,把学校、教师团队和教师个人的发展融为一体,这样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既能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也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最终促进学校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合作教研的大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有效教学的长处,两者之间是一个互助互长的过程。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