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方式的探讨

发布者:李桂英     发布时间:2016-06-28     浏览数:0

      小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并形成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因为年龄因素,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强,对某学习任务难以维持较长的时间,这就增加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难度。本人多年来一直开展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形成了自己的心得与切身的体会,同时,也摸索出一些真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方式,现归纳如下几点,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小学生们的语文阅读的兴趣与阅读能力。
      一、让学生自我阅读自我领悟
     自我阅读与领悟是种普通的组织形式。它具有灵活方便、自主性强等特点;深受学生欢迎。但是把握不好就易流于形式,导致孩子们对所阅读的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如果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当还会误导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活动。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同时,也要对阅读过程适时监控和正确引导。为他们推荐适当的阅读材料,如跟他们生活比较贴近的《吹牛大王历险记》《哈利.波特》《爱的教育》等,并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及时组织有针对性的讨论或小组辩论。
      二、建立好学生课外阅读小组
      如何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本人做了很多尝试。让学生选择好自己的阅读伙伴并组建自己的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并把命名列在教室板报上。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自觉开展阅读和体会交流,并定时进行评比。每读完一本书,加一颗星;每背完十首古诗加一颗星;不定期开展手抄报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内容自定,规定时间内完成。有些孩子喜欢美术,在手抄报展现他们的才华,使报纸也显得很有质量。本班曾经举行一次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手抄报比赛,学生们用几天时间就把他们能搜集到的书籍与资料内容,制作出许多张精美的手抄报,通过展览学生们阅读到许多关于爱国的故事,也潜移默化使他们受到爱国教育。通过开展小组间的比赛,引发学生之间良性竞争,并利于学生们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使“读好书、好读书”在校内蔚然成风。
      三、拓展学生语言知识积累,培养学生语言思辩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三圈”原则。即:课文为一圈,引申、延伸为一圈,课外阅读为一圈,三圈紧密结合。围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主题展开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课外阅读材料。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就能不断扩展自己的思想空间,同时能不断增强探索能力,并伴随语言感知量、积累量的增加,语言的领悟力也不断增强。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低年段的注重学生语言兴趣的激发。例如:生字“鲸”的学习,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与鲸鱼有关的阅读材料,增强学生对鲸的初步了解;同时,要求他们阅读后还要讲给别人听;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内容的掌握,还能检测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最后使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对于中年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同样对“鲸”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就会要求他们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对高年级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辨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这种思维的交锋不一定非要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以帮助孩子形成“不唯书、不唯师”的思维品质。
      四、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激励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
      1.树立好的阅读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如向学生介绍鲁迅、巴金、老舍、朱自清、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让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交流阅读心得。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要维持这兴趣,同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成果,获取他们课外阅读后的信息,就有必要采用交流展示法。通过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方式,并分成不同的类别:课本剧、电影欣赏、小录音、小采访…形式可以多样,让学生不拘一格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也可以不定期地搞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段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读后感作品集等. 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介绍名作家、名作品及读书方法,交流自己的习作和好的学习方法、读书经验 。
      3.定期进行评比。评比是一种激励。适度的精神或物质激励是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持续与强化,也有利于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个性表现。分层评比是最佳的选择:a.是评“作品”,即班级开展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讲故事” “辩论赛” “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b.是综合考察。在期中或期末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表现进行综合评比,评出书香班级和校园阅读之星,张贴红榜给以表扬并在升旗仪式颁发奖品。既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总之,课外阅读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但是教师是学生的阅读指导,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才能使学生课外阅读取得丰硕的成果。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