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06-26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作业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与演示文稿一起上传平台

    (2)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袁平     所属单位:省直     提交时间:2016-06-21    浏览数:0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主题

苯 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必修模块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苯作为几种典型有机化合物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主要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对 学生苯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苯分子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它是对中学阶段烃类成键知识以及性质的总结与拓展。学好苯的知识对后续有机物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推断物质的结构。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苯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甲烷和烷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结构特征和特征反应。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苯有关知识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和最近发展区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已学内容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推测,继而根据分子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例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

2.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并能够描述其结构特征;

3.通过苯与溴、浓硝酸等反应,掌握苯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苯分子组成及结构、性质的探究加强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及技能的训练,进一步认识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以苯为例,论证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

3.参与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2.认识技术的更新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技术ACDChemSketch软件、电子白板、数字化实验系统

使用ACDChemSketch软件绘制苯的分子结构,球棍模型,以及三维旋转图样,以便于学生理解苯的分子结构及结构特征

利用电子白板对苯的分子结构进行投影分解,并使用白板的照相功能,记录苯的性质实验的操作内容,便于及时翻看巩固对苯的化学性质进行理解。

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对苯的燃烧进行实验测定,加深对苯分子式的认知,引出对结构的推测,及实验验证。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阅读材料:(由大屏幕展示历史背景)

19世纪初,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城市的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当时伦敦为了生产照明用的气体(也称煤气),通常用鲸鱼和鳕鱼的油滴到已经加温的炉子里以产生煤气,然后再将这种气体加压到13个大气压,储存在容器中备用。在加压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副产品——油状液体。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 )首次发现苯。他将制备 煤气后剩余的油状液体蒸馏,在80℃左右时分离得到了一种新的液体物质——“氢的重碳化合物”。这项工作持续了五年。

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 E. F. Mitscherlich 1816——1856) 用化学方法通 过蒸馏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制得了该液体物质,并命名为苯。

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总结苯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 沸点)

白板投影

实验1

展示对苯试剂的实物观察和分组实验(物理性质)具体操作

分组实验:1.将苯与水混合,总结出苯的密度和水溶性。  2.苯沸点测定。

数字化实验系统,温度传感器测沸点

实验2

演示苯的燃烧实验,利用数字化系统在密闭系统内进行苯的定量燃烧实验:

称取苯7.8g放入氧弹式量热计进行燃烧反应,完成后通过探头分别测定产生的CO2以及H2O的含量

记录实验现象

记录数据,并计算苯的分子式

数字化实验系统,CO2探头及H2O探头测定含量

探究

学生自由探究苯分子的可能结构,并通过分组实验初步筛选出合适的结构。

尝试写出分子式为C6H6的可能分子结构,并将结果展示出来。展示学生书写的苯分子结构,观察并小组交流,对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电子白板及投影仪

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探究苯分子的结构,筛选出合适的结构。

探究实验设计:

a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

b苯与溴水的混合(引导分析萃取现象)

c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混合

分组实验;

依据实验结果讨论确定分子结构(苯分子内的化学键)

数字化实验系统,色度计,确定a实验是否发生

讨论探究

教师的引导下定向探究苯分子的结构信息:

科学家们做了许多有关苯的性质实验,试图从性质出发推导出苯的结构,其中有这样两个实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①1mol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C6H6+3H2→C6H12;②苯与液溴在铁粉存在时发生取代反应:C6H6+Br2→C6H5Br+HBr,并且苯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电子白板展示ACDChemSketch软件绘制苯的分子结构,球棍模型,以及三维旋转图样,

学生认识凯库勒的苯分子结构学说

ACDChemSketch软件绘制苯的分子结构,球棍模型,以及三维旋转图样

电子白板展示

反馈评价

 

学生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总结提高

教师引导归纳苯的相关性质

总结回顾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组成及结构、性质;进一步理解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教学设计通过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探究科学的方式避开了单纯的学科知识讲授,也通过强调科学方法的运用而避免了化学史沦为以逸闻趣事点缀课堂教学的结果。同时力求以学生的主动探究认知为主,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实验、分析、总结、归纳能力的提升。通过展示ACDChemSketch软件绘制苯的分子结构,球棍模型,以及三维旋转图样直观的认识微观分子的构成,更易于理解。在课堂上,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起到点播的作用,尽量多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最终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学提供必要的方法支撑。


附件

  • 苯 信息化教学设计.pptx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