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06-26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作业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与演示文稿一起上传平台

    (2)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卢霞     所属单位:省直     提交时间:2016-06-13    浏览数:1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优化的三项作业,可以是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不同课中相应环节的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一)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指数函数的性质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知识与技能: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函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象,分析、归纳、总结、自主建构指数函数的性质。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请说明导入环节在这堂课中的意义,以及信息技术如何起到优化作用。(300字左右)

在传统的指数函数性质的教学中,通常只作出两个或有限几个特殊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归纳函数的性质.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被动.“能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画出具体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函数的性质”已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认知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强大的作图功能,引导学生自己作图,并随意地取底数a值,充分地体验函数的任意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底数a是如何影响并决定着函数的性质的,学生会自觉地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总结性质,这就是信息技术的优势.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呈现在下表中。

导入语

时间

信息技术支持

我们已经知道了指数函数的定义,那么我们如何来探究它的性质呢?请大家利用《几何画板》作出以底数a为参数的指数函数y=ax的图象.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打开图表菜单,建立坐标系;在x轴负半轴画一点C;过点Cx轴的垂线;在垂线上作一点A;度量出点A的纵坐标,改标签为a=,在x轴上画一点E;度量出点E的横坐标,改标签为x=;计算ax,然后选择x=a=,单击“图表”菜单中“绘制(x,y)”出现点F;同时选择点EF,再单击“作图”菜单中“轨迹”,从而作出以底数a为参数的指数函数y=ax的图象.

5分钟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指数函数的性质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知识与技能: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函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象,分析、归纳、总结、自主建构指数函数的性质。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请简述讲授环节的目的和内容,并说明在讲授环节中,你是怎样应用信息技术的,以及信息技术是怎样起到优化作用的(300字左右)。

在传统的指数函数性质的教学中,通常只作出两个或有限几个特殊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归纳函数的性质.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被动.“能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画出具体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函数的性质”已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认知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强大的作图功能,引导学生自己作图,并随意地取底数a值,充分地体验函数的任意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底数a是如何影响并决定着函数的性质的,学生会自觉地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总结性质,这就是信息技术的优势.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一至二个),并在下表右栏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讲授效果,请提供截取的重要画面及相应文档链接)

教学活动简述

信息技术支持

设疑引入,产生冲突

当你沿垂直方向拖动点A时,实质上是改变了指数函数y=axa的值,那么在拖动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探究结果:①当a>l时,指数函数的图象在R上是增函数,图象的底部与x轴无限接近,并随a值由小变大图象向上逐渐向Y轴靠拢,但都过点(0,1).②当a=1时,指数函数的图象退化成一条平行于x轴且在x轴上方一个单位处的直线.③当0<a<l时,指数函数的图象在R上是减函数,图象的底部与x轴无限接近,并随a值的由大变小也逐渐向Y轴靠拢,都过 (0,1).

自制课件,验证猜想

学生提出问题:a>l0<a<l时,两种情况的图象好象具有对称性,学生会猜想是在底数互为倒数时对称.在同一坐标系中,计算,改标签为b=,即ba互为倒数;计算bx,先后选择x=bx,单击“图表”菜单中“绘制(x,y)”,出现点G;同时选择点EG,再单击“作图”菜单中“轨迹”,作出指数函数y=bx的图象.两函数的图象在同一屏幕呈现,并能随学生的操作而同时动态变化,但两者的对称性却保持不变.当学生发现自已合理的猜想在计算机中得到验证后,立刻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产生了继续探索的强烈愿望.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三)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价设计不能雷同。)

本课的名称:指数函数的性质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知识与技能: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函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象,分析、归纳、总结、自主建构指数函数的性质。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评价环节,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

教学活动

评价目的

评价方法

评价工具

要求学生用几何画板绘制指数函数图像,并研究其特性,将测量结果填写在“学案”中

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查缺补漏

批阅预习作业

Word中的批注和修订

请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计算功能分组探究对对数函数图像”,将研究结果填写在“学案”中

展示理解程度

学习小组成果交流展示

量规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