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06-27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作业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与演示文稿一起上传平台

    (2)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范蕾     所属单位:省直     提交时间:2016-06-27    浏览数:0     

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鉴赏

(一)情境导入;学生齐唱或齐读《送别》歌;----------- 送别诗鉴赏

今天我们来上送别诗的专题课,力争在这节课总结送别诗常见特点的基础上再加上后续训练,让同学们在“送别诗”的鉴赏上有规律可循。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诗的意象与情感,提高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总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归纳送别诗答题技巧,对其他送别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送别诗表达的多样性的情感,感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齐唱或齐读《送别》歌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可以说,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二)、回顾知识 总结归纳

1、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

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哪几种?

(明确)空间意象: 长亭、谢亭、灞陵桥(亭)阳关、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

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清晨、秋天; 动物意象: 杜鹃、大雁、寒蝉

景物意象: 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春草、愁云

(明确)送别诗常见的情感----------

表达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的思念及孤寂惆怅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

借送别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的,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三)、深入剖析 探寻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1、诗人选取的这些意象与送别诗的情感有什么联系?

2、由上可知:鉴赏送别诗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以流水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

抓意象-------抓关键词------析情感

(四)、真题引航 明确考点

例一

送人归京师陈与义2010年江西卷)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 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

例二

送魏二 王昌龄 (2010江苏卷)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橘柚香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由眼前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诗的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加深远。

归纳------送别类诗歌高考考查角度:形象(景物意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情感。

(五)、学以致用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4分 答:要表达的情感是离愁。(1分)首先,借景抒情。(1分)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来抒写离愁别绪。(1分)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1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 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 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 故园归去又新年。

问题1:前三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答: 前三句选取了暮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等意象(景1分),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又迷漫着

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境2分)。前三句寓情于景,为下文离人句作铺垫,衬托了离别时的孤寂惆怅之情(情2分)。

问题2: “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霄向水悬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答:用了想象这一表现手法。(1分)风波之中,星汉之下,始终有着孤舟离人 (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1分) ,流露着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切,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情感,1分)。

注意答题规范,增强得分意识 。

归纳送别诗鉴赏要点:第一眼:注意题目是否有送别字眼 第二眼:注意诗词中是否有一些常用的送别意象或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 第三眼:注意诗词中的景物(环境的描写)或与所表达情感的联系点

(六)课堂小结

总结送别诗特点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字眼;

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物象(瘦马、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等)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虚实结合

(七)、课后练习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分)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字好,还是字好?为什么? 。(4分)

六、板书设计

多情自古伤离别

-------送别诗鉴赏

抓意象---------感意境---------析情感


附件

  • 赠友送别诗.ppt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