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06-26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作业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与演示文稿一起上传平台

    (2)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罗巧英     所属单位:东湖高新区     提交时间:2016-06-03    浏览数:0     

小平板大用处

——《平移》教学思考

姓名:罗巧英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邮政编码:430074

【摘要】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教材的呈现方式,学生的活动方式与所提供的反馈信息的形式与数量等,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正确构建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课程之间的融合,并促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下面将结合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一课谈谈自己的实践思考。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教育    iPad信息技术

【正文】

《平移》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新版教材针对此内容在难度上有了很大的调整,即不要求学生对“图形平移前每一点与它平移后的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互相平行且相等”性质的掌握,也删除了在方格纸中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只要求学生知道图形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而位置发生了改变,就可以看做时平移现象。由于了这样的改变,难度的降低因此我重新确立教学目标,重在积累丰富的学生感性经验从而认识平移。为了增加本节课的趣味性、实效性、有力实施性我选择了以ipad为主要平台的教学辅助工具。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有了一些初步的图形或物体运动的生活经验,并且在“对称”一课中了解了什么是“重合”,为本节课探究通过平移能相互重合,搭起了知识的桥梁。从数学的意义上讲,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大小、形状、方向的变化,就可以近似的看作是平移现象。

《平移》这节课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研究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可以称为平移;二是研究物体平移的特点即平移时物体沿着直线移动,并且大小、形状、方向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生活气息非常浓厚,但由于概念较难辨析,因此不要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平移现象。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平移的感性经验,基于课型特点在教学时采取了iPad为主要操作工具,充分结合iPad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根据教材中的素材自主开发程序,让静态的房子在iPad上活起来,实现操作活动的真实和立体感。鼓励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ipad这一工具的交互性,实现生生学习,师生学习立体丰富的学习过程,由此看出iPad设备的运用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一、信息技术对学习兴趣的促进

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接受小学教育的儿童年龄在712之间,处在儿童智力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这时的儿童需要对具体事物进行观察,需要在真实的事件中构建知识。因而运用ipad功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动态实物引入,例如在教学《平移》这一内容时,我将教材上静态的“观光梯、观览车、推拉窗”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平时学生都见过但并没有过多的眼光停留,此时运用ipad平板上将这些静态的图片通过程序的制作动态化、立体化,学生观察时更直观,兴趣更浓后,求知欲更强。又如;在设计本节课的练习环节时,为了一改常规教学的纸上练习,增加练习呈现方式的灵活性,我将课本上需要拼一拼摆一摆的问题,移到平板上来,这样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解决问题,还能通过动手在平板上真实的移动过程深刻的体会到知识的本质。因而,信息技术的引用在某种程度上来所不仅能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而且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更深入,也让学生的认知面更广。

二、信息技术引发学习方式的变化。

    《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就要刺激学生的注意。结合“平移”一课,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平移是沿着直直的线移动以及学习房子平移的方法。因此我充分利用ipad为媒体的操作工具,学生可以在iPad上移动房子,学生的主动性一下子就被带动起来。有了平板的加入学生怀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通过动手操作和组内交流,不仅学习和发现了平移的方法,还能实现逐步运用“先向”和“再向”这样的关联词来描述平移时的方向,整个过程是生动的,学生是主动积极探索的。有时课堂上一点小小的改变,对学生而言却是大大的尝试。不仅如此,利用平板学生还通过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找很多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例如“上海音乐厅为何移动30米、银行的自动门、抽屉的开合等等”,这些实际的素材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眼里的新奇和嘴里的惊讶,才真正体现了是将学生的生活溶于数学课堂,自然而然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方式的精彩多样,正是学习方式的变化也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个性化。    

三、信息技术增加了课堂学习的交互性

Ipad技术有别于常规课堂最大的一个特质就是能够实现全班学生的实体交互。也就是当学生在平板上完成了所有操作可以上传到一个公共平台,而这个公共平台是全班学生都能看到每一个同学的作品,并且也能单独对每一个作品进行独立展示和评价。例如:《平移》一课中学生在平板上移动小房子时,是模拟真实的移动场景,通过AirDrop功能任意一名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移动方法投射到大屏幕上,此时其他学生都能形象、直观、清晰的看到该名学生的操作方法,这种体验是常规课堂无法赋予的。如果是练习题学生还能将自己的作业上传,这样不仅全班学生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的完成情况,如果其中有某一份作业出现了问题,能及时调出单独讲评,这样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老师的后台那里根据学生的提交还会有一个全班的平均数据,这样老师就能在第一时间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练习交互无论是与老师而言还是与学生而言都能提高课堂能效。不仅仅如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能够点击ipad为自己这节课的表现作自我评价。实现自己为自己积分,为别人点赞的生动评价过程,如此一来与以往仅仅口头评价更有感染力,学生的兴趣也更浓厚。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丰富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如此丰富的全方位交互让数学课堂更立体,学生更加喜欢上数学课。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