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06-26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作业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与演示文稿一起上传平台

    (2)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宋建潮     所属单位:省直     提交时间:2016-06-15    浏览数:0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

3)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是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培养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提高对西北地区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概况

、教学难点

荒漠化的概念

、教学方法

1、学法创新

(1)探究——研讨式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自主学练,自由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教学之中。

(2)归纳总结法                  

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建构答题的模式和框架,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2、教法

(1)评价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参与其中。

(2)语言激励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激励十分重要,所以在本次课中采用语言激励法和积极性的评价,让同学们感受成功的乐趣。

(3)循序渐进法:由易到难,使学生便于接受。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

安排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目标

激课前复习引 入     

1

1、课堂常规

(1)全班有序进入阶梯教室,调整座位

(2)师生问好

2、复习导入本课

(1)回顾 “环境问题”

(2)引入

(3)思考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1、复习巩固

2、宣布课的内容

333 3、引导思考

一.教法:

1、回顾必修二第6章所学“环境问题”

2、引入: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典型案例,探讨在不同的区域如何进行不同的生态环境建设。

3、思考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结合这样的方法进行本区域“西北”荒漠化的分析

二、要求:思考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

回顾已有知识,建构答题框架

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

通过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建立区域分析的地理思想

 

   

一、用图片和文字材料分析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荒漠化现状。

二、荒漠化的过程

三、荒漠化的概念

1、发生地区

2、本质

3、形成原因

4、表现形式

5、类型

四、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西北地区

(一)、西北地区的概况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2)范围

一、用图片和文字材料分析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荒漠化现状。

二、提问并出示投影总结:荒漠化的过程

三、提问并出示投影总结:荒漠化的概念

1、发生地区

2、本质

3、形成原因

4、表现形式

5、类型

(1)出示投影:土地沙漠化的图片;理解概念;

(2)出示投影:石质荒漠化的图片;理解概念;

(3)出示投影:次生盐碱化的图片;理解概念;

(4)出示投影:红漠化的图片;理解概念;

(5)落实巩固“四化”及分布地区

四、

1、出示投影“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图”,要求学生根据红色的界线落实具体的位置和范围的地理事物。

一、学生分析总结: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表现在荒漠化类型多样、面积较广、受害严重。

二、学生分析总结荒漠化的过程;并填写学案。

(1)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土地沙漠化的分布地区

(2)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石质荒漠化的分布地区

(3)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次生盐碱化的分布地区

(4)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红漠化的分布地区

(5)读图思考并落实地图“四化”及分布地区

回顾“地理位置”的答题模式,并结合地图落实位置和范围。

提高分析和提炼总结材料的能力

用形象的图片投影给学生留下直观而深刻的映像。

提高识图析图能力和结合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巩固落实考点

梳理“地理位置”的答题框架,巩固“位置”的答题模式。

                           学习体验

    

2、地形

3、气候

4、主要景观——草原、荒漠为主

5、荒漠化的自然背景

2、出示投影“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要求学生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东西两侧的地形。

3、出示投影“中国气候类型图”,要求学生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

4、出示投影“西北地区自西向东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要求学生读图分析西北地区载畜量、自然景观、干湿状况、农业特色自东向西的变化

5、出示投影让学生总结

(1)干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2)气候异常是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读图分析西北地区东西两侧的地形和气候类型

合作探究,填写表格

合作探究,填写学案

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归纳总结: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二、学练评价

1、要求学生总结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2、用歌词进行改编

3、鼓励,提出希望

要求:

1、学生总结并填写学案

2、用歌词改编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建构答题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应试技巧以及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片段:中国沙漠化土地分布图、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图、西北地区干旱成因关系图、西北地区东西方向水热状况和自然景观演变图等

课后反思

本课为平行班的分层教学,学生学习效率比较低,本课重在学习行为习惯的训练、养成以及基础知识的落实,并结合高考的考点对学生进行适应性的训练和提升。但即便教学进度如此之慢,依然只能让学生有所行动,而掌握情况还是不尽人意,所以今后的课堂教学还应有更多的吸引学生兴趣的地方,让他们更有效的学习和进步。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