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06-26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作业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与演示文稿一起上传平台

    (2)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王少娟     所属单位:东湖高新区     提交时间:2016-06-03    浏览数:0     



 “角”无处不在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P38391、例2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2、直观体验角是有大小的,并且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生活中到处有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在直观的活动中认识角,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课前准备】:ipadiBooks课件、圆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吗?喜欢学校的什么?



2.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CAI出示  主题图)



1)在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操场上的小运动员在快乐地踢足球,女同学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做韵律操,一位老爷爷在用剪刀给小树剪头发,一位老师拿着一个三角板在往教室那边走。)



2)校园里哪些物体上面有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图形?



(大楼的窗户是长方形的,老师手中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操场上的球门框是长方形的)



3其实校园里还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你们瞧!CAI  引出主题图中的钟面上闪动的角、剪刀的角、操场上的角。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红色的图形,有人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2)这些图形叫 “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  探求新知



1、结合情景 , 认识角



1)老师这里有一把三角板,上面有角吗?



谁能上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学生指角



学生在指角的过程中,告诉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



老师示范指角,谁能像我这样指一指这个角?



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一起来指角。



再用手顶一顶,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小朋友。(小组活动并交流)



2)生活中很多物体上有角,CAI






 
 
 
 
 
 
 
 
 
 
 
 
















这些物品中有角吗?谁上来指一指?



老师会变魔法的哟,请看!CAI抽象出角的图形。




















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认真地观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汇报交流)



在学生发现角的共同点的基础上,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2、实际操作  丰富认识



1)做角



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点击ipad进入ibooks)开动脑筋,把它做成一个角!(师生活动)。



展示学生做好的角,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玩一玩ipad上的角,你有什么发现?(角可以变大变小)



2)比角



既然咱们发现角可以变大变小,谁想和老师比一比角的大小。(选择学生的角)怎么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呢,谁有好办法?(师走到学生中和他们比角)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角的方法。同桌之间比一比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角两边张开越大角越大,角两边张开越小角越小。



……



3)折角



刚才我们玩了比角的游戏,同学们想不想亲手折一折角呢?



学生折角,展示学生作品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找角



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请同学们在我们教室里找找,哪些物体表面有角?(学生们下位活动)



5)画角



刚才咱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想把它们画来吗?



①观察老师示范画角。



②师生一起画角。



③作品展示,学生评价。





(三)综合练习 拓展延伸



1.老师收集了几个同学画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看下面各图,左图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有哪几个角?






 
 
 



 




 
 
 
 
 
 
 
 
 
 
 
 
 



 








                            






3.猜一猜,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利用ipad













(四) 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片断与反思



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虽然学生只形成角的表象,但是能够初步辨认出生活中很多的角,对角有一些认识。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片断一



1、同学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吗?喜欢学校的什么?



2.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CAI出示  主题图)



1)在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操场上的小运动员在快乐地踢足球,女同学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做韵律操,一位老爷爷在用剪刀给小树剪头发,一位老师拿着一个三角板在往教室那边走。)



2)校园里哪些物体上面有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图形?



(大楼的窗户是长方形的,老师手中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操场上的球门框是长方形的)



3其实校园里还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你们瞧!(CAI操作) 引出主题图中的钟面上闪动的角、剪刀的角、操场上的角。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红色的图形,有人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2)这些图形叫 “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反思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例如,上面我创设了学生评价自己学校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吗,喜欢学校的什么呢?”和“今天咱们一起到一所美丽的校园去看看吧!”这样的师生对话很自然地引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而引出本课的新内容。如此设计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的活动中初步形成“角”的表象,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下揭示“角”的概念,像这样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二、根据实践经验,促进认知深化



片断二



2)生活中很多物体上有角,CAI

















这些物品中有角吗?谁上来指一指?



老师会变魔法的哟,请看!CAI抽象出角的图形。




















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认真地观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汇报交流)



在学生发现角的共同点的基础上,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反思



本环节我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揭示角的各部分名称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指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支撑下深刻地建立起角的表象,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数学观,由CAI演示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的直观表达。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体展示交流,深化了对角的认识。



三、注重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方法



片断三



2)比角



既然咱们发现角可以变大变小,谁想和老师比一比角的大小。(选择学生的角)怎么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呢,谁有好办法?(师走到学生中和他们比角)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角的方法。同桌之间比一比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角两边张开越大角越大,角两边张开越小角越小。



……



反思



设计“比角的大小”这一环节时,我先在学生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角,然后玩一玩角,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感受?”为“比角的大小”做铺垫,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积极思考“比角的大小”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出比角大小的方法;组织师生比角、生生比角等活动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巧妙地突破了“角的性质”这一教学难点,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拓展延伸,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片断三



3.猜一猜,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进入ibooks





 
 

 
 










……



反思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负担的重要环节。例如在练习的设计时我注重尊重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编排我选用了练习八中第3题 “比较两个边长短不一样但大小一样的两个角的大小”。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其中运用了猜测、估计还加入了ipad,让学生在ipad上移动这两个角,得出一眼看去不一样大的角实际上是一样大的,由此得出本节课中学生的一个认知障碍: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度无关。整个活动既巩固了知识,检查了学习效果,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停留在快乐的学习的状态,而是进行了真正的思考。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成功得以巩固。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突出趣味性、思考性、操作性、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通过组织师生活动、生生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