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06-26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作业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与演示文稿一起上传平台

    (2)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柯银芳     所属单位:省直     提交时间:2016-05-31    浏览数:0     

 

《排队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79页、80页第5题和81页第6题。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在解决排队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再学习“排队中的学问”,重点已不在于对基数、序数的认识,而是让学生理解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在理解“间隔人数”这一问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实际的排队情景,借助直尺上的数字,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实际中感悟“之间”的含义,感知解题策略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数学思考: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习的乐趣,尝试成功的喜悦。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文明的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教学措施

排队情境、实物教具、多媒体动画、动手操作,多种演示交替进行,有效减缓学习坡度,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按要求数数:

A、从1数到20

B、从12数到19

21219之间有哪些数?1219之间有几个数?

(学生先观察自己的直尺,教师再多媒体动画演示直尺,不同颜色闪烁1219以及1219之间的数字。)

【设计意图】复习铺垫,既巩固了旧知,又搭建了新知的立足平台,实物和多媒体的共同演示,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缓了学习坡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照片(出示学生排队的照片)。我们在学校每天做操、放学都要排队,在排队中有很多数学学问,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排队中的学问。(板书课题:排队中的学问)

【设计意图】情境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创设孩子们经历过的生活情境,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亲切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理解题意

1)提出问题

今天,一(1)班的小朋友去动物园参观,他们正排着队准备看大熊猫。可是,小丽和小宇遇到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电脑出示课本79页的情境图)从图中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请全班同学把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意

“之间”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两人中间的人,不包括小丽,也不包括小宇。)

现场演示:请五位同学排成一排,指着两端的学生问:他们之间有几人?

3人包括他们自己吗?

学生再次读题。

你知道他们之间有几人吗?猜一猜。

【设计意图】多媒体动画创设学生参观熊猫馆排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场排队,再现题目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极致,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之间”的含意。

四、探究新知

(一)摆一摆

大家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摆一摆,用1个圆片表示一个人,我来摆,你们来数。

10个是谁呀?(在第10个圆片上标注“小丽”)请大家接着数。

15个是谁呀?(在第15个圆片上标注“小宇”)

现在你知道哪里是小丽和小宇之间的人吗?谁能到黑板上来圈一圈?

这一部分人,不需要数小丽前面有几人,老师把小丽前面的圆片拿掉。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在小丽这里写上“第10”,在小宇这里写上第15 1015之间有哪些数?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111213144个数。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人,你们猜对了吗?

(二)画一画

刚才老师用“摆一摆”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圆片,你们还有别的方法找到他们之间有几人吗?(画一画)

请学生说说怎样画?

教师提示不用画前面9人,如果不包括,就在图形上面画一个“×”。

让学生独立画,再展示画得好的作品。

数一数他们之间有几人?

(三)数一数

除了“摆一摆”、“画一画”,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数一数)

小丽排第10,我们可以从几开始数呢?(学生可能会说1011

包括小丽吗?(不包括)

那就不包括10,也就是从11开始数,数到几呢?(数到14

为什么不数15?(因为不包括小宇)

你们数了几个数?(4个)

我们又一次肯定了他们之间有4人。

(四)算一算

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这三种方法,还有其它方法吗?请大家再动脑想一想。(还可以计算)

怎样计算呢?(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前面数数、画图的方法来思考。)

请大家在草稿纸上试一试。(教师巡视)

我看到有些同学是这样列式的:15-10=5,结果不是4人,这样列式对吗?为什么?应该这样列式?

板书:15-10-1=4

进一步提问:减10是什么意思?10里面包含了谁?为什么还有要减11是指谁?

(五)填一填

打开课本79页,仔细阅读并把空格填好。

【设计意图】“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由浅入深,层次递进的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掌握解题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五、巩固练习

1、做课本79页的“做一做”。

2、做课本80页第5题。

3、做课本81页的第6题。

【设计意图】这三道练习题都是从生活中提取的数学问题,体现了“生活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理念。这三道题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第一题是排队问题,第二题是日历问题,第三题是页码问题。这三道题虽然类型不同,但都是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来解答,向学生渗透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三题的难度也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第一题与例题题型一致,第二题是第一的变式,第三题不但变式,而且增加了干扰条件。这样,层次分明的练习题既巩固了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解决两数之间有几个数的问题时,我们不数前面的数,也不算后面的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还知道解决问题有很多方法,以后遇到问题大家不要着急,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样的课堂小结既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进一步强调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加深印象,又渗透了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与灵活性的观点。

板书设计

排队中的学问

 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方法一:摆一摆

小丽

小宇

15

方法二:画一画

×

×

10                                       15

方法三:数一数

10  11  12  13  14  15

小丽                                小宇

方法四:算一算

15-10-1=4

答: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序数与基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中,我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通过复习铺垫,搭建新知的立足平台,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创设学生熟悉的排队情境,通过观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之间”的含义,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有效减缓了学习坡度,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练习也是目标明确,层次分明,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练习测评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并掌握了画图和数数的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好。


附件

  • 第6单元—解决问题(数数策略).ppt     下载

2015年